古代状元、探花、榜眼在当今是什么文凭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是通过殿试的前三名的称谓,他们的学历都是进士,如果放在现在他们的文凭相当于文学博士。殿试第一名是状元、殿试第二名是榜眼、殿试第三名是探花,通过殿试的人都可以获得进士出身,而进士就相当于相在的博士。科举制度下学历有四层,分别是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对应今天的学历就是高中、本科、硕士、博士;当然今天的学历不仅仅有文学,还有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而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只有文学。
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主要是国家选拨优秀的读书人进入政府部门为官治民,最高层次的选拨是由皇帝本人亲自主持的殿试,通过考试的人可以获得进士出身,其中第一名称为状元。进士出身是步出仕途的基本条件,通常有进士出身的人可以直接任一个县的最高长官,特别优秀的可以任州部最高长官。殿试的前三名还可以进入太学深造,出来后可以直接做京官,御史、大学士、著作郎等官职可以手到擒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要想有进士出身,那得经过层层考试,竞争十分的激烈,有的人一生皓首白经也无法取得进士出身。当了状员后高官厚禄,娇妻美妾就都有了;比如唐僧的父亲当了状员后就被丞相的女儿看中,而得到了绣球。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院试在县、府、省三级均可主持考试,跟今天的高考差不多,考上的人称为秀才,没有考上的称为童生。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朝廷派员在各地省城主持考试,参考者为秀才,考上者为举人,举人就可以从政为官了。会试在京城考试,由礼官尚书主持,参考者为举人,考上者为贡士,贡士同样可以从政为官。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只有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古代的状员都是国学功底深厚的饱学之士,他们对四书五经十分的熟悉与了解,字迹优美,文章华丽,但是他们不一定都是治国理民的能官干吏。唐代姓名可考的状元有147人,事迹可考者有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书一级的官员;著名大诗人大画家王维就是状员,他是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爱国丞相文天祥也是状员出生,他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后来官至丞相。大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是近代比较著名的状员,他曾两次担任皇帝的帝师,支持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并最终促成了“戊戌变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