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求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求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发表时间:2024-07-10 01:41:39 来源:网友投稿

你要是能给点分,我会多给一些

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关系

普通话语音是对中古汉语语音的继承和发展,这与中古音对上古音的继承一样,都是汉语语音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中古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关系

从中古音到普通话语音,声母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变化:

1)中古全浊声母一律清化,变成同部位的清声母,平声变为送气清声母,仄声变为不送气清声母。

2)中古禅、邪二母为擦音,禅母为舌尖后擦音,邪母为舌尖前擦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禅、邪二母各有一部分变成同部位的塞擦音。

3)影、喻、疑、微合流,除个别字外,都变成零声母。

4)见、溪、群三母分为两类,开口呼、合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齐齿呼、撮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同样原因精、清、从、心、邪也分为两类,一类为[]、[]、[],一类为[]、[]、[]。就是说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来源于中古的见、溪、群和精、清、从、心、邪两组声母。

5)知、彻、澄与照、穿、神、审、禅合流,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Ƨ]、[Ƨ]、[Ƨ]。

2、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关系

从中古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简化。许多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韵母都合并为一个韵母了。当然也有中古一个韵母分裂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几个韵母的情况。中古有61个四声相承的韵类,90个韵母(入声不另立,与相配的阳声合而为一),现代汉语普通话为39个韵母,由此可知从中古到现代,韵母总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粗略地说从中古汉语语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最明显的变化有以下五点:

1)中古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变成相应的阴声韵。

2)中古收[]韵尾的韵母,全部变成收[]韵尾的韵母。

普通话[]韵母是中古音没有的,它来自中古歌、戈、麻、齐、微等韵的一部分字。

普通话[]韵母来自中古支、脂、之韵的一部分字。

5)中古音只有开、合两呼,普通话有开、齐、合、撮四呼。大致说来中古开口洪音字,普通话仍为开口呼;中古开口细音字,普通话为齐齿呼;中古合口洪音字,普通话为合口呼;中古合口细音字,普通话为撮口呼。

3、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声调的关系

普通话四声也是直接从中古四声演变而来。从中古到现代,声调的继承与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中古去声仍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声,这一类字声调古今没有变化。

2)中古平声字分化为阴平、阳平两类,分化原则是声母的清浊,中古清声母字为阴平,中古浊声母字为阳平。

3)中古上声字变成上声、去声两类,演变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中古全浊声母变成去声,其余字仍为上声。

4)入声消失,入声字分别归到相对应的阴声韵的平、上、去三声里去,人们称这种变化叫“入派三声”。入派三声是就平声不分阴阳而言,如果按普通话阴、阳、上、去四声说,也可叫“入派四声”。

中古四声演变成普通话四声的情况,可以画成下表:

中古调类普通话调类中古调类

阴平(诗、飞)阴平阴入(黑、击)

阳平(人、才)阳平阴入(竹、急)

阴上(古、袄)上声阴入(尺、乞)

阳上(你、武)阴入(切、设)

阳上(坐、社)

阴去(变、世)去声阳入(食、服)

阳去(阵、用)阳入(入、药)

上表括号内是例字,从中可以看出,只有入声变化复杂。入声分阴阳清声母为阴入,浊声母为阳入。阳入只派入阳平、去声,多数变成去声,少数变成阳平;阴入派入阴、阳、上、去四声都有,其中二分之一派入去声,三分之一派入阳平,二者合计占阴入声字的六分之五,剩下的六分之一派入阴平和上声,其中派入上声最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