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机制
油画系的前身是西画系,成立于1928年,首任主任吴大羽。在系七十九年的不同时期的教学机制的变革中,都是围绕着年级制与工作室制展开的。如图所示:年代校名系科形式教学形式历任工作室导师1928年国立艺术院西画系年级制 1944年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画室制林风眠、李超士、方干民倪贻德等主持画室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年级制 1962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画室制方干民、倪贻德、黎冰鸿等主持画室1977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年级制 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画室制分三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主持人:王流秋召集人:徐君萱第二工作室主持人:莫朴召集人:汪诚一第三工作室主持人:黎冰鸿召集人:全山石1984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年级制 2002年至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室制分四个工作室:第一工作室导师:章仁缘教师:翁诞宪、崔小冬第二工作室导师:孙景刚教师:陈宜明、王羽天、常青第三工作室导师:杨参军教师:章晓明、焦小健第四工作室导师:井士剑教师:成南炎、何红舟(工作室主持人每年有所变动)从上述表格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机制的变迁始终在工作(画)室制和年级制之间进行。这样的分分合合实际上体现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学规范之间存在着的潜在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正是近几年来油画系全体教师研究、探索的中心议题。第一工作室1)追求方向:历史与主题性绘画工作室。强调油画的叙事性传统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艺术追求方向。2)学术思想:强调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精神塑造,强调整体文化视野中的思想资源和自我认识,强调主题性绘画的历史感的显现,强调油画叙事性表现的传统与发展。 3)教学特色:学习和吸收人文视野中的广泛的思想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涉入主题叙事性绘画语言的学习与思考。本工作室教学重视传承古、今、中、外主题性绘画的现实主义优秀遗产,研究西方油画的传统技法,并以民族文化与时代情感的融合来塑造富于历史感的精神内涵。 4)历史沿革:它承袭了油画系艺术发展的主脉,承袭了教学中大型历史画、主题性绘画及写实性绘画的传统。 5)师资特点:该工作室的教师都有对历史画,大型主题性绘画的创作经验和教学经验。 6)特色课程:开设有大型绘画解析、传统油画语言研习等特色课程。 第二工作室:1)追求方向:新具象绘画工作室。强调写真的描绘性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追求方向。 2)学术思想:强调“主客”合一的创造性表现,强调在油画描绘性传统的继承的基础上体现绘画本身的生机和生意,使绘画走出摹仿性的圈子,而安顿在艺术世界的创造之中。 3)教学特色:重视传统的写生精神的培养,重视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创作热情相结合,重视造型意识和色彩的个性语言的相结合。提倡各种具象艺术流派的共存,提倡对前人优秀成果的了解和学习,提倡在写生意义呈现过程中来开启学生的艺术个性。 4)历史沿革:继承和发展具象油画语言与中国艺术精神相结合的传统。 5)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具有长期具象绘画的创作研究和教学经验。 6)特色课程:开设有自选主题创作等特色课程。 第三工作室:1)追求方向:具象表现绘画工作室。强调具象表现绘画方法论体系,重视与中国传统精神融通的艺术追求方向。 2)学术思想:以“回到事物本身”为宗旨,强调人与世界相即相融的境域关怀。以现象学为基本方法来揭示视觉的呈现过程,在主客体之间寻求新的思想基础和创作方式,实践中西融合深层次取向的新的可能性。 3)教学特色:强调“看”的方式,研究和发掘自身视觉方式的表达,强调写生,去除先在的概念或自然主义的理解模式。强调“人在其中”的境域构成关系,提倡学生在学习中主动遭遇问题,并领悟艺术创作的本质。 4)历史沿革:它吸取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理论的思想成果,承袭了系十几年来“具象表现绘画基础方法教学”实践的传统。 5)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长期致力于该方向的教学与创作实践。 6)特色课程:开设有风景构成练习、自选主题创作等特色课程。 第四工作室:1)追求方向:多维表现绘画工作室。强调油画的表现性与开放性传统、重视其综合形态的艺术追求方向。 2)学术思想:重视当代人文精神,重视以绘画的方式认识事物,强调以当代人文思想为思考的基础来建构新的教学思维和平台。强调思想资源的多维化,基础资源的多元化和绘画性表现空间的多样化。要求同学在多种界面上综合地、多维地思考艺术创作的问题。 3)教学特色:强调对传统绘画精神性的理解,对当代绘画多样性的基本结构进行多元统一的研究。强调对艺术本体和艺术形态进行探索,强调开放创新性原则的自律,注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4)历史沿革:它继承了我系思维开放,注重形式研探的教学传统。 5)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在多维的油画表现语言上的探索富有成果,教学经验丰富。 6)特色课程:开设有空间阐述等特色课程。 第五工作室:1)追求方向:综合绘画。以中西文化精神的会通融合为契机,拓宽学科和媒介界限,探讨中国当代绘画。 2)学术思想:立足中国当代绘画探索与研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绘画中的重要性,探索、构筑适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教育新模式。重视传统关注现实,比较融合,综合创新。 3)教学特色:以中西绘画研究与实践为基础,注重当代文化综合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和教学实施,通过现当代与传统的比较学习和实践,拓宽视觉界域,综合运用绘画的造型语言。培养具有中国人文内涵和全面绘画艺术素质的当代艺术人才。 4)历史沿革:秉承“中西融合”,倡导本专业“兼容并蓄,综合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5)师资特点:该工作室教师具有独立探索不同绘画媒介的经验和成果,并长期致力于当代综合绘画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6)特色课程:开设现当代素描-色彩-材质的绘画形式语言探索及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转换等特色课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