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则的诗词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词吧,从格律上看,诗词可分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黄仲则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黄仲则
2、明灯锦幄珊瑚骨,细马春山翦翦眸。——黄仲则
3、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黄仲则
4、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黄仲则
5、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黄仲则
6、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黄仲则
7、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伤。——黄仲则
8、自古同心终不解,罗浮冢树至今哀。——黄仲则
9、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黄仲则
1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仲则
11、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黄仲则
12、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黄仲则
13、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仲则
14、悲来举目皆行尸,安得古人相抱持。——黄仲则
15、遁拟凿坯因骨傲,吟还带索为愁长。——黄仲则
16、自傲一呕休示客,恐将冰炭置人肠。——黄仲则
17、牵袂几曾终絮语,掩关从此入离忧。——黄仲则
18、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仲则
19、美人骏马俱黄土,多少英雄末路人!——黄仲则
20、马因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黄仲则
21、且倾燕市飘零酒,坐看边墙紫翠山。——黄仲则
22、谙成野性文焉用,淡到名心气始平。——黄仲则
23、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黄仲则
24、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黄仲则
25、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黄仲则
26、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感旧》
27、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黄仲则《秋夜曲》
28、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黄仲则《酷相思·春暮》
29、征鸿归尽书难寄,燕子来时雨易成。——黄仲则《两当轩诗》
人物评价
黄仲则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江苏常州武进人,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后裔,“诗本吾家事”于他而言不算过分。不幸从小父亲就去世了,家道从此衰落,便由祖父黄大乐抚养,母亲督促他读书。启蒙之后祖父给他定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不让他学写诗,与此同时让他跟着塾师学作科举文。
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考科举进仕途,才是养家糊口、施展抱负的正路,不过年幼的黄仲则对这个安排感到无奈。他生来就不喜欢此道,偏偏学业量又倍数于平常的孩子,面对科举文,心中常感到到孤独麻木。叫他写时文的时候,虽然“援笔立就”,却总觉得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学的地方。
祖父不让他学写诗,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喜欢一个人偷偷翻看家里藏的一两本古今诗集。连蒙带猜遇到以为自己读懂时,便得意洋洋地说,“我喜欢的'就是这个了!”抓笔就写起来。旁人看了他写的,笑话他。黄仲则不以为意,逐渐喜欢写幽苦的句子,更得不到肯定了,他反倒更加喜欢诗。
黄仲则是那个时代罕有的以诗人自期者。年轻的时候他喜欢李白,有次在拜谒李白墓时,动情地说:“我所师者非公谁。”常感慨“如何辛苦为诗后,转盼前人总不如”。25岁那年除夕,黄仲则又动了诗兴,正吟哦推敲,子女在一旁偷笑他,他自嘲道:“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所谓“枉抛心力”,其实也是黄仲则对自己志业的自信及自知。
1757年,黄仲则刚九岁,已经有诗名传出来。这年他应学使者试,寓居江阴小楼上,快到考期了,仍然蒙着被子卧床不起,同行者催他,他说,“刚刚想了‘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两句诗,正准备凑成一整首呢,你们别打扰我。”
命运没有因此眷顾他。12岁到16岁这四年间,他的祖父、祖母、兄长相继去世,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穷困如影子一般,从此将他缠住不放。
黄仲则人生中第一次高光时刻,在19岁时就来了。当时他在钱塘江观潮,写了《观潮行》《后观潮行》两首诗,一下子声名鹊起,天下传唱。《观潮行》的最后两句“潮生潮落自终古,我欲停杯一问之”,文辞上有师法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痕迹,名士袁枚尤其喜欢这两首诗,在《随园诗话》中特地标举出来,认为黄仲则的诗很像李白。
第二次高光时刻,在他24岁这年到来。
这时名士朱筠正督学安徽,延请名宿到幕下校文。朱筠听说了黄仲则的名头,特地派人去请他。黄到了后又把好朋友洪亮吉介绍过来。与此二人一接触,朱筠喜不自禁,写信给钱大昕、程晋芳道,“我刚到江南,就遇到黄、洪两个年轻人,他们的才华就像宝剑龙泉、太阿一样,都是万人敌。”黄、洪二人深感朱筠的推重,都以对待老师的礼数来对待朱筠。
1772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朱筠聚集幕下高才,在采石矶太白楼上宴饮,酒正酣时,一众文士摇笔赋诗。当时八府士子正在当涂考词赋科,听说朱筠举办了文会,全跑过来围在太白楼下,等着好作品出来便要抢先传抄。黄仲则一袭白色夹衣坐在楼上人群里,喝得差不多了,长身而起,站在斜阳中,顷刻间写成了196字的《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在这首诗末尾,黄仲则写道:“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众人眼见“崔颢题诗在上头”情景再现,就都搁笔不写了。
后来有年轻人在朱筠座前将自己的诗作与黄仲则诗相提并论,朱筠听了哈哈大笑道,“黄仲则啊,那可是天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