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口音更像中国南方而不是北方麻烦告诉我
根据@切斯特的批评改了两处,一是增加了潍坊话的例子,二是改进了对日语音系变化的描述。但是我一开始说的就是“日语音系的基本特色没有改变”,而不是“日语音系没有改变”。即使有中古汉语音系的深重影响,我仍然认为日语的音系变化程度不必太夸大,这是一个半瓶子水满还是半瓶子水不满的问题。
-------------------------------------------------------------------------------------------------------------------------------------------------
以r和l为例,在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里,这两个辅母主要分别来自中古汉语的“日母”和“来母”。所谓“r,l不分”,严格地说就是“来、日合流”,这在南北方言中都存在。比如山东的潍坊话、江苏的扬州话、福建的泉州话都是“来、日合流”,但潍坊话就属于官话(又名北方方言)中的冀鲁官话,扬州话属于官话中的江淮官话,而泉州话却是属于闽方言。
至于h,f不分,那就更常见了。事实上一直到唐末之前,汉语中可能都不存在f这个辅音(所谓“古无轻唇音”)。后来f这个辅音先是从帮、滂、並这三个唇音的合口三等字中分化出来;在一些方言中,又从晓、匣二母的合口字中分化出来,二者合流之后就形成h,f不分的现象。另外有的方言则是把帮、滂、並的合口三等字直接与晓、匣母合流,也形成h,f不分的现象。在北方的晋方言,南方的湘、客、粤、闽方言中都存在前一种或后一种合流现象,所以也不能说h,f不分一定是南方方言的特色。
最后再说日语。日语音系和汉语音系本来没有共同起源,就算隋唐时期日本人从汉语中借去了大量词汇,同时又仿照汉字创制了假名,但是其音系的基本特色(比如以开音节为主,没有声调等)还是没有改变。反倒是汉语各方言音系在隋唐以后发生了剧烈分化,因此现在你可以在日语音系和多种汉语方言音系之间找到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南方方言之外,说日语像山东话、山西话的人也是有的。不过现代日语音系的主要特色是没有声调(只有高低音,即所谓音高重音pitchaccent),开音节多,有浊辅音,这倒的确和吴方言更为相似(比如上海等地的吴方言的声调在连续语流中就已经退化到只剩高低音),而吴方言一般认为是南方方言,这大概就是一般人的“日语更像南方话”印象的由来。但是这也只是表面上的趋同罢了,显然不会有人真的相信吴方言地区的人民是受了日本人影响,其方言才演变成那样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