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阅读理解解题能力,有什么方法吗
阅读理解作为高考英语的难点也是得分点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现就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特点和应考策略做详细分析和指导。
一、阅读理解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在阅读中经常碰到句子的结构及其变化,必须熟练掌握;在词汇方面,除大纲要求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固定搭配,还要求学生累计学习一定数量的单词、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学生们在复习上要抓住重点:第一、突破长句,抓住句子的主谓语,理清枝节。在句子中说明、修饰主要成分,弄清主干与枝节的关系,不仅可以掌握全局的结构,也可以准确的理解其表达的意思。第二、提高对语段、语篇的理解。注意语篇纽带(逻辑纽带、语法纽带和词汇纽带)。
二、不同类型段落的阅读运用不同的方法
叙述性段落的阅读方法:叙述性段落就是记载、述说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经过,把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是叙述的要素。阅读叙述性段落时,必须掌握这些要素。
论说性段落的阅读方法:论说性文章,一般每段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它是贯穿全段落的主干线。阅读时只要把握住这条主线,全段的要点就能准确理解。关键是抓主题句。因为段落的中心思想通常凝聚在主题句里,其他句子或提供信息,或补充说明。通常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包含在第一句话里,有时也会以结尾的形式出现在段末,有时也可能寓意在字里行间,只要搞清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取出每个语句间共同点,分清哪些是主角,哪些是陪衬,概括全段中心思想的主题句也就显而易见了。
描绘性段落的阅读方法:在描绘性段落里,作者的主要目的不是陈述某种观点,而是刻画一个人物形象或描绘一个物体。因此阅读描绘性的段落不宜用抓主题句的方法,必须发挥形象思维,将文字所描绘的人或物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三、熟悉试题构成把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高考的阅读理解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原文,题目即题干,选项。实际上阅读理解试题以一定的文章上下文为依据,根据文章内容以及高考对考生测试能力的要求来设计题干和选项,因此只有弄清楚以上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通过题干的桥梁作用,从选项中找出与原文意义完全相符的一项。尤其是细节题,命题者比较喜欢采用同义、近义复述或重复的方式来设计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答案。
而象推理题等考查深层含义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模式是否与作者写作时的思维相吻合。要以原文语言为依据,尽可能利用文章中的有用信息,使自己的思路与作者写作时的思路相吻合。不妨采取以下步骤:(1)确定题目关键词,也就是明确出题点;(2)查找文章对应处,寻找题目关键词的对应词(一般是同义词或近义复述),因为对应词周围就是前后测试点,找到对应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依据;(3)回到题目,逐一核对选项,挑出与出题点内容一致的选项,即答案。
四、分析研究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效地利用出题规律,弄清楚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以便克服干扰,从而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高考阅读试题干扰项的编制水平非常高,命题者深知干扰项只有涉及到语篇内容才能发挥干扰作用,因此他们设置的一些干扰项往往与原文某几个词或语句形式、结构上很相似;有些干扰项似乎合情合理,从意义上一时难以区分。因此要学会分析、研究阅读理解题的选项,把握其命题和解题规律,理顺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排除干扰项的常用的方法如下:
1、正与误
看干扰项与文章的内容是否矛盾,有明显矛盾的可轻松排除,这时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为正与误的关系。这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干扰项设置形式。
2.虚与实
假如干扰项与文章的内容不矛盾,看上去似乎有一定的道理,这时干扰项与正确答案为虚与实的关系。这就要看干扰项在原文中有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有没有文字依据。有些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脱离原文的干扰项,充其量只是“似是而非”。
3.偏与正
如干扰项与文章的内容相符,且在文章中可找到依据,这时干扰项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它与最佳答案之间成了偏与正的关系。这种“以偏概全”类的错误在概括题与推理题中出现得特别多,难度也最大。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由事物局部推出关于事物整体的结论,即通常所说的“以点代面”。常见的有:主与次的混淆,泛与窄的混淆,直接与间接的混淆,上义与下义的混淆,总与分的混淆,点与面、特殊与普遍的混淆,论据与论点的混淆以及绝对与相对的混淆等。其具体表现经常是合理关联与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与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