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过关于月亮的诗句
1.哪些大诗人写过关于月亮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2.苏轼写的关于月亮的诗句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需空蒙月转廊。——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3.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唐·王维: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4.描写月亮的诗句,(*^1、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4、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李商隐《嫦娥》
5、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6、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嘏《江楼旧感》
7、天高月影浸长江,江阔风微水面凉。
——欧阳修《月》
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无题》
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10、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5.描写月亮的古诗有哪些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王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刘禹锡)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清·萧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清·张惠言)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唐·杜甫)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清·梁章钜)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咏月名句积累: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20.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2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2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23.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24.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2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月夜》2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唐韩愈《山石》27.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2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2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30.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31.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32.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33.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月》3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苏轼《前赤壁赋》3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37.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日杂诗》38.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6.谁有有关月亮的诗句,要有赏析的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
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李白《静夜思》赏析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但是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秋月是分外光明的,但是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