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荷塘月色》因为哪八个字被建议移出教材

《荷塘月色》因为哪八个字被建议移出教材

发表时间:2024-07-10 06:04:43 来源:网友投稿

一说到朱自清,可能有很多人的脑海里面,会不由自己的想到父亲那被压弯,却依然显得坚挺的背影。这篇文章之所以有那么大的知名度,除了文章本身的内容吸引人以外,还因为每年都被选入教材里面,让一代代人受益无穷。其实除了《背影》以外,朱自清所写的《荷塘月色》也被编入教材里面。

不过《荷塘夜色》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甚至有家长要求把这篇课文移出教材。同样出自朱自清先生之手,为什么一篇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另一篇却被要求移出教材呢?

朱自清其实并不是原名,而是叫朱自华,后来被他自己改成了朱自清。他的老家在山东省,六岁的时候迁移到了扬州。对于朱自清而言,扬州承载了他儿时的所有梦想。

朱自清的祖上是读书人,学识非常渊博,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他也有一股读书人特有的气质。出身文人世家,再加上朱自清本身对文学的喜好,注定了他会走文学路线。

作为家里的长子,朱自清从小享受家里最好的资源。可是那么理性的朱自清,却曾和他父亲之间发生过非常严重的冲突,这一次冲突直接导致父子之间长达五年的隔阂。

后来可能是因为他的父亲老了,也有可能是他突然醒悟了,所以写下了《背影》。

有很多人都说,如果朱自清没有写下《背影》,可能他的父亲会一直恨他,甚至带着对他的恨意离开人世。事实上关于子之间的矛盾,外人无法评论谁是谁非,也不知道到朱自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背影》的。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子女的,朱自清的父亲虽然拒绝与儿子和解,但是他的心里却一直都牵挂着儿子。因为两人之间的隔阂实在太深了,以至于朱自清的父亲明明想关心儿子,却拉不下脸来主动找朱自清。

之后朱自清的父亲打着关心孙子的名号,到底还是主动联系上了儿子。

朱自清在当了父亲以后,总算体会到做父亲的心情。眼看着自己教育儿子需要花那么多心思,再想想自己又是怎么对待父亲的,顿时心有感悟,逐渐放下了对父亲的不满。

回忆起自己离开故乡到外地读书时,父亲送自己到火车站离别的场景,朱自清悲从中来,一口气写下了《背影》。里面的文字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里面所包含的感情却最为深厚的。

有人用朱自清与他父亲不和的关系抨击他,说他写的文章有违现实常理。但是朱自清虽然与自己父亲有很大的隔阂,却不代表他与父亲没有感情。

相反朱自清正是靠着《背影》与父亲彻底和好的。

《背影》虽然受到争议,但是说到底不过是人家家里头的事情,与外界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荷塘月色》就不同了。

那些人抨击《荷塘月色》,其实正是在抨击朱自清的文学水平,而且这个抨击朱自清的人还大有来头,其中有一个就是余光中。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荷塘夜色》句子优美,先后在多处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夜色下荷塘的美景。

既然在人们眼中是一篇好文,为什么到了余光中眼里却成不合格的文章了呢?

在整篇课文中,余光中批评得最狠的是关于描写荷叶的那一段。朱自清先是到把荷叶比喻成姑娘的裙子,接着又把荷塘散发出来的清香,比喻成高楼之上那渺茫的歌声,把荷叶与荷花的颤抖比喻成闪电。

这三个比喻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出发,去描写自己所看到的夜色下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笔下,夜色下的荷塘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连续的比喻虽然比较平淡,却反而让人觉得充满了朴素之美。

其次朱自清在描写荷塘的时候,多处用到了折叠词,比如曲曲折折、田田、层层等一连串的折叠词,再配上一连串的比喻,让读者就像置身于荷塘中间,亲眼看到了满塘荷花,闻到了荷花的清香一般。

如果余光中单凭这两点就抨击朱自清的写作水平,一般人肯定是不认可的,毕竟每个人阅读文章的角度不同,不可能完全没有偏差。

但是余光中有一点却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而引起大家共鸣的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家长们一致认为,学生正处于对所有事物最为好奇的年龄阶段,朱自清用这八个字去形容荷塘美色,虽然足够吸引人,但是却未免让人浮想联翩。

这种比喻在文中虽然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学生们在读到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时,脑海里可能会想到一些不太健康的内容。

所以仅仅因为这八个字的出现,家长们竟然建议将这篇文章移出教材。

事实上余光中并不是第一个对这八个字产生疑问并且进行抨击的人,叶圣陶先生才是第一个。

这篇文章是由叶圣陶先生选入教材的,他一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同样不太认同这八个字。

所于他在决定把文章选入教材时,想到了删除这八个字。不过叶圣陶先生之所以建议删除,并不完全觉得内容太过香艳,而是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荷塘有点不太适合。

为了讨论这八个字到度合不合适,教育界和文学界有过激烈的讨论。最终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八个字不用删除,大家想不到的内容,正好体现出了朱自清独特的语言魅力。

在观念如此开放的现代,个人觉得余光中和家长们的见解虽然独特,但是并不代表朱自清的文章写得不好。这篇文章不单止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散文界的瑰宝,不管是文笔或是意境都是少有人能驾驭的。

在小编看来用刚出浴的美人来比喻荷塘,也是视觉上的一种享受,而且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因为担心孩子想歪就把内容删除,这样反而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