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数学老师讲课的时候觉得听懂了,为什么一做题就不会了

数学老师讲课的时候觉得听懂了,为什么一做题就不会了

发表时间:2024-07-11 00:16:00 来源:网友投稿

初、高中里数学难度逐步加大,讲课的进度也越来越快,导致很多数学本来还可以的学生,慢慢地出现了掉队现象。而且数学这么学科是最怕掉队的。原因一一旦掉了队,势必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原因二,数学掉队了很难补上去,即便能补上去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原因三,数学掉队,为了补数学也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其实很多学生数学成绩的掉队不是某一次的数学成绩太低开始的,而是从老师讲课时,学生明明感觉听懂了,但是自己做题时却不会做开始的。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数学老师讲课的时候觉得听懂了,为什么一做题就不会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原因一因为课堂上课时间有限,有的一节课45分钟,有的一节课40分钟,但是有的课时的知识点比较多,或是难度大,导致老师只能把讲课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没有时间去做练习来让学生知道这些新知识点怎样用。

原因二老师虽然把课堂上的知识点讲透了,学生理解掌握了,而且老师也把教材上的课后练习当堂练习了,但是课外辅导书上题目和课本上题目的难度差较大,学生还没有培养出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导致课外辅导上的题目不会做。

原因三学生的听懂了,和考试大纲要求的掌握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头脑里的听懂了往往只是会“模仿”了,而考试大纲中的掌握,是理解并且能熟知其所以然。

针对以上这些原因中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

一、课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听懂后,一定要做些题目来练习下,以便知道这些知识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二、在做题的过程中要顺便查漏补缺,养成积极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逐步有序的训练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题时,可以尽可能的尝试“一题多解”来训练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也要努力去尝试“多题一解”来提升自己整理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还能帮助自己真正的理解透、掌握透所学的重点知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