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看懂“韩国室温超导”的论文

如何看懂“韩国室温超导”的论文

发表时间:2024-07-11 01:17:08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对韩国科学家发现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相关论文的解读:

1、这篇论文报告了在固相法下首次成功合成出可在室温、大气压条件下工作、具有灰黑色外观的稍加修改的六方晶体结构铅磷灰石超导体材料LK-99。

2、LK-99的超导特性通过关键温度(Tc)、零电阻、关键电流(Ic)、关键磁场(Hc)和麦斯纳效应等测试证实。

3、LK-99的超导性起源于Cu2+离子取代Pb2+离子导致体积收缩(0.48%)带来的细微结构畸变,而不是外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4、体积收缩引起的应力作用在Pb构成空间群为P63/m、点群为176的六方晶体结构柱状体界面,使界面发生畸变,与参数为a=9.843Å和c=7.428Å的铅磷灰石相比,晶格参数为a=9.865Å和c=7.431Å的LK-99略有收缩。

因此产生的内部应力在磷酸盐([PO4]3−)内的Pb和O之间通过一维链产生异质结量子阱,限制了电子的扰动,从而产生超导量子阱(SQW)。

5、EPR结果确认了LK-99中存在SQW。实现这一点的方法是,电子可移动状态数量必须受到显著限制,即晶格中电子的扰动减慢,处于该状态的电子必须处于电子-电子库仑相互作用足够频繁以表现出液体性质的某种动态平衡状态。超导电子可能通过SQW间的隧道效应传导,使电阻为零。

6、作者声称当使用化学气相沉积将LK-99薄膜沉积于非磁性铜片样品时,LK-99表现出对磁场的响应可能是迈斯纳效应。纯铅磷灰石是绝缘体,但作者声称铜掺杂的铅磷灰石形成的LK-99在适当温度(<400K)和压力下是一种超导体,或者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是一种金属。

7、我们知道,导致超流性的相互作用费米子配对有两个限制机制:弱相互作用简并费米子的巴丁-库珀-施里弗(BCS)方案和强相互作用费米子的玻色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