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古人书信往来的诗句
1.关于古人书信的诗句
关于古人书信的诗句1.描写古人书信往来的诗句
1、《寄外征衣》唐代: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释义:
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
我寄上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2、《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释义: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3、《寄王琳》南北朝:庾信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释义:
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4、《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唐代:柳宗元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释义: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
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
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5、《钟陵禁烟寄从弟》唐代: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释义:
(柳)落絮纷飞如花般的飘落,日头又已西偏,独自外出踏青,只有草长得密密稠稠。
寄给(近亲、好朋友)亲戚朋友们的书信竟也音信全无,我又怎么敢在黄昏的时候听那杜绝的啼鸣呢。
2.关于书信的诗句
落花时纳兰容若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虞美人纳兰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
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李白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李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
向子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晏几道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柳永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香笺小字寄行云。
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李白。
3.关于书信的诗句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4.描写古人书信来往的诗句
鱼传尺素出处:
用“鱼”来传递书信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的乐府诗集里,说的是离别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思念情感。
《饮马长城窟行》全文:“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他乡各异性。展转不可见忽觉在他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宋代秦观的《踏莎行》词也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
词的全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鸿雁传书的出处:
《周易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5.与书信有关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