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安庆的地名来历

安庆的地名来历

发表时间:2024-07-11 03:02:46 来源:网友投稿

2.1城市名称由来

东周时期安庆地区的潜山县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

安徽省潜山县有天柱山,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山,也叫万尖山,古时候是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潜山,潜岳)。

汉武帝南巡封禅天柱山,称之为南岳,旧称衡山。

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潜水),注入长江(皖江)。

山下之城叫皖城。

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

今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今安庆又别名“宜城”。

2.2建置沿革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安庆府城古地图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

今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潜天柱山,“作盛唐之歌。

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

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今天的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

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县之地),而沿边多警。

知府黄干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为新安庆府”(治址在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

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6]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

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会(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