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的教育
差异化教育的国际经验
1.英国:全覆盖差异化教育群体
英国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平等和尊重个性,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排斥。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积极实施“全纳教育”,即:面向所有教育对象,特别是公平接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教育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持续推进下,英国120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中,只有2%左右在专门的特殊学校就读,绝大部分在普通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系统实现了深度融合。
为有效应对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化问题,英国积极探索差异化教育改革。英国中小学校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先后探索出结构化分层、能力分级、混合能力分层、学科分层、跨年龄或纵向分层教学/跨年级分层等分层教学实践策略。在实践的过程中,综合各类分层要素,大都从学生分层、资源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材与教学内容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建立实施机制,分级分层教学呈常态化发展趋势。
英国提倡在初级中学全面实施“分科分层教学”与“快速通道策略”。分科分层教学策略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主要依据学生特定科目的成绩进行分层教学。这种形式可以在全科目或部分科目中实行,也可以在跨年级教学中实行;主张特殊儿童在某一学科的优势可能抵消其在其它方面的缺陷,以此来帮助特殊儿童树立自信心,进一步发掘特殊儿童的潜能。
2.美国:建构差异化测评工具
面对差异化的教育群体,如何科学测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地设定不同层级的达标标准,成为实施分级分层教学的关键。美国在走班制的探索中,重视开发专业化的分级教学与测评工具。其中“蓝思分级阅读框架”成为美国中学系统实施差异化阅读教学的关键应用工具。
“蓝思”(Lexile,简称L)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和教学文本难易程度的单位,可以帮助教师定位分级阅读教学的起点。该框架基于专业的蓝思网络分析器,通过可读性公式分析文本的语义复杂性和句法难度,用200-1700L量化标注文本的难度。其独特之处是可以同步测量阅读能力和文本难度,并进行匹配,实现网络化和图书馆“蓝思化。
学生在因特网和图书馆输入自己的蓝思分值或者年级,系统就会提供难度分值相匹配的书单。通过对比年级平均分、教材难度分和升学就业必备分值等数据,学生能够判断自己在阅读方面的不足,教师能够掌握不同学生阅读的起点,进而对分级阅读的教与学进行准确定位。借助蓝思分值,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分组:面对分值较低的学生,分层设置阅读难度,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阅读技能;面对分值高的学生,简化常规教学内容,让其接受更有意义的挑战。
3.芬兰:打造差异化弹性学制
基于不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既有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芬兰高等中学在教育改革中创设了“不分年级制”。该学制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融为一体,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时空保障。
传统的高中教育是分年级的,学生每年定时统一升级,同步接受三年的学习,最后统一毕业。“不分年级制”取消了年级的划分,将传统的固定的3年转变为2-4年的弹性学制。学校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制度,提供庞大的多样化的学程。在该学制下学生无需留级或升级,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又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进度开展学习,只要修完学校规定的学程内容就可以毕业。同时允许学生到其他学校选修相关课程。灵活的学制安排和自由的课程选择,使学生能够有自主规划的空间,在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动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