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元朝是如何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

元朝是如何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

发表时间:2024-07-11 04:58:49 来源:网友投稿

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通过了第一场考试之后,接着考第二场:第二场第一道(题)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以)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一场通过以后,考第二场: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接着是第三场,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所有这些都通过之后,汉人、南人做一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称为及第二甲,皆授给正七品的官职,第三名以下皆授正八品官职。

蒙古、色目人只要通过两场就可赐进士及第(因为他们汉文化水准较低)。

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性,诏书中还规定了监考人员:总监考由监察御史和廉访司官员担任,分监考由知员举、同知员举等人担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