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是什么意思
宥,汉语二级字,读作宥(yòu),上下结构,部首为宀。基本字义为宽容,饶恕,原谅。宥罪宥恕,原宥,宽宥,赦宥,尚希见宥。
详细释义
宥〈动〉
(形声。从宀(mián),有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广厦容人曰宥)
1.宽仁;宽待。
宥,宽也。——《说文》
宥,宽也。——《国语·周语》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庄子·在宥》
知其冤而宥其失。——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当定陵镇静,以道法宥天下。——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
又如:宥世(以宽仁之政治理国家);宥德(宽仁之德)。
2.宽恕
天尊岂可违天擅杀,望天尊暂宥。——《梼杌闲评——明珠缘》
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宥免(宥恕,赦宥,宥过。宽恕别人的过错);宥愆(宽恕罪过)
3.赦免。
宥,赦也。——《广雅》
流宥五刑。——《虞书》。马注:“宽也。”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礼·司刺》
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暂居里。——《封神演义》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孔颖达疏:“宥谓宽宥,罪谓故犯,过轻则赦,罪重则宥,皆解缓之义也。”
三国同患相恤。后有军事各出兵车为助。如背此言神明不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又如:宥善(赦免善良的人);宥罪(赦免罪过);宥释(赦免释放)
4.在古代还有别宥一词
(1)指区分,甄别。《庄子·天下》:“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成玄英疏:“宥,区域也……区别万有,用斯为本也。”
(2)指破除成见。《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陈奇猷校释引毕沅曰:“疑宥与囿同,谓有所拘碍而识不广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