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不知什么的文言文

不知什么的文言文

发表时间:2024-07-11 05:37:41 来源:网友投稿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文言知识点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重点字词解释: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人称代词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庄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

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

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

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

2.不知明文言文译文曾子烹彘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他的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从市场回来了,看见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随便戏弄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渐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3.有一篇文言文,不知道这篇文言文选自那里荀子第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异体“修”加三点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换虫旁)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忄昏〕〔忄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腾”中“马”换“虫”)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

傲,非也;〔口赞〕,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飧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问也。说苦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

4.有一句文言文,不知具体出处你说的这个意思的文言文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小品《种树郭橐驼转》。原话是:“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原文如下: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译文】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修建了观赏游览场所的豪富人或者卖水果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观察橐驼种的树,又或者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使我们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戒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