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气候的地理诗句
1.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1.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有关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追问。另外提问图片多了占屏幕空间。不好答题。谢谢】
3.和地理有关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地球公转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水循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地域性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地域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冬季风的影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4.关于气候的诗词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有关气候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有关天气的诗句:诗中日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诗中雨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雪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与地理有关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敕勒川阴山下;
变下襄阳向洛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不识庐山真面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关山度若飞;
一片孤城万仞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高山之巅才有此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关于地理的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一)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反映的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此诗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此诗描述的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像个玉盘。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此词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蜀道难》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它说明了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诗词中的地理分布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它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由准静止锋形成。
2、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此组诗分别出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及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们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二、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一)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关于地理方面的诗句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可以指()D夏季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关键字:温带大陆性气候)是说由于深处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受到这个气候的影响,冬长无夏,故早早天气变寒而下雪.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关键字: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谢,山上花始开.。
8.关于气候的古诗
秋游原上
白居易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寄陕州姚中丞
刘禹锡
八月天气肃二陵风雨收。旌旗阙下来云日关东秋。
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徘徊襟带地左右帝王州。
留滞悲昔老恩光荣彻侯。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
已凉
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