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的历史变迁
施工更重人性化 对于此次中山路大修,市民们也表现出极大关注,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出行的顺畅与否。对此中山路整修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施工更加注重人性化的一面。据他介绍为全面协调施工中出现的施工进度、质量管理、交通安排与市民协调等工作,他们专门成立了8人工作组,分别协调中山路的改造。多措减小施工扰民 为保证市民正常通行,施工将采取分段、半幅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减小施工扰民及对交通的影响。为不影响市民出行,所有前期工序完后将全部停工,并将最后一道工序即对整条道路盖被,安排在5月1日进行。大修工程分为两个阶段 为保证交通的正常进行,市交管部门也进行了部署。按照要求中山路大修工程将分两个阶段进行,2月21日至3月10日,施工路段为中山路地道桥-体育大街段;4月1日至5月8日为道路整修阶段,各路段将分布进行,现场施工时间为夜间22时至次日晨6时,方式为两侧各施工一个车道,不拆除中心隔离,不断交,不围挡。10个路口设置标志牌 施工期间,将在中华大街、站前街、大经街、平安大街、建设大街、青园街、广安大街、育才街、体育大街等与中山路的交叉口处分别设置交通指示牌。全部夜间进场施工 此次施工将全部进行夜间进场施工,白天全部撤离。公安交通部门将在施工期间出动巡逻队,及时掌握施工路段交通流量情况。由于大修是半幅路段,桥西及桥东大队将在地道桥两端分别安排警力,以确保施工路段交通不发生大的堵塞。中山路的变迁 1937年前,中山路还仅是一条长350米的小巷,被称为木厂街。 1937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石家庄,1939年,将木厂街辟为宽32米的街道,命名为朝阳路。1940年以后又向西延至防洪堤。维明街以西至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为砂石路,再往西为土路。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改名为中山路。1947年11月,中山路被分段改建;1951年,在公里街中华大街段,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加铺6.25米宽沥青路面,形成路面宽12米。1953年,在原12米宽的路面两侧又加宽6米,形成路面宽18米。 中山路西起防洪堤,东至胜利北街,中山路地道桥修建后,向东接解放路,是市区东西贯通的中心干道。1982年,地名普查和标准化处理时分为中山东路、中山中路和中山西路。 1996年1月1日,石家庄市地名办以京广铁路为分界线,将铁路以东原长安路、解放路(至京深高速路口)正式更名为中山东路,将中山中路、中山西路(至鹿泉市行政区划分界线)统一更名为中山西路。解放前以京广线为界,以西叫中山路。以东叫中正路(日伪时期叫新民街)。解放后改中正路为解放路,后来解放路延长部分叫长安路。1995年12月23日,原中山路、解放路、长安路合并为中山西、中、东路。纵观石家庄近几年的地产脉搏,作为商业大道的中山路从来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山路大经街至北国一段更是显现出逆势而热的繁华景象,嘉鲤9号、中山华府、新源NASA、冀兴大厦、勒泰中心……一批富有创新和朝气的地产项目纷纷拔地而起,更是包涵了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形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