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些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的经典题集
一、请将下列语名工整规范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二、选择题。(2分/题,共18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没有声调)
A、深遂(sui)一拍即(ji)合义愤填膺(ying)
B、捋(lu)胡须气冲斗(dou)牛妇孺(ru)皆知
C、踌(chou)躇狩(shou)猎者锲(qi)而不舍
D、亘(gen)古钦(qin)佩不已潜(qian)心灌注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仿徨历尽心血杂乱无章B、萦带警报迭起家喻户晓
C、篷勃迥乎不同兽挺亡群D、荒漻锋芒必露人迹罕至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D)
A、①书诗四句写②稍稍宾客其父稍微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B、①弥高更②著我旧时裳穿③迥乎不同差不多
C、①兀兀终身劳苦的样子②愿为市鞍马集市③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
D、①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②刮目相看擦擦眼③义愤填膺胸
4、下列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化学学家,获1957年诺贝乐化学学奖。
B、《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主人公是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
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
D、《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法国作家,他以作品《小酒店》闻名于世。
5、下列各句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到了,小草五光十色,到处都生机勃勃。
B、张华的作业做得不堪设想,受到老师的批评。
C、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D、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7、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1、___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___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
2、他___孤独,___有“永恒”为伴。
3、过去他___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___。
A、1如果仍2诚然并且3遭受兴奋
B、1如果也2虽然可是3遭到高兴
C、1如果仍2诚然可是3遭受高兴
D、1如果也2虽然并且3遭到兴奋
8、对下面各句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A、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B、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C、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D、他的头像古希腊油画上英雄的头颅一样。
9、下列四组对话中,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A、甲:昨天我生日,你送我一支笔,十分感谢!
乙:那只笔挺贵的,是在精品商店买的,希望你喜欢。
B、甲:你的作文没的说,全班第一。
乙:你知道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是天天写日记的!
C、甲:谢谢您给我让座!
乙:没关系,帮助老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D、甲:欢迎你下次再次光临我们的商场!
乙:你们这里服务态度好,下次我一定光临。
三、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一)语言积累:(1分/空)
1、《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山中杂诗》中描写世外神奇景观的一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表现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是哪一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_法__国作家代表作有_《项链》__被称为_《羊脂球》____;文中提到他的好友_屠格涅夫_____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父与子》。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假如好友多时不见,你决定连夜乘车(或乘船)去寻找拜访他,这时可用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来抒怀。(《峨眉山月歌》)当你独爱这路途中视、听到闲淡宁静之景时,你可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二)语言运用:
7、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使之与上下文句式协调,文意贯通。(1分/空)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乞丐说:“是色味俱佳的美食。”商人说:“是我的商品可以卖得掉”病人说:“是身体健康”。……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重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
8、哲理分析(3分)
一位阿拉伯王子出门去寻宝,临行前许多人送了贵重的东西,而一位长老却送了一柄长勺,他很不以为然。沙漠的路途十分劳苦,他就扔掉了随身携带的那柄长勺。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王子找到了埋着宝藏的山谷,可他用三年的时间都没有打开藏宝的大门。一天夜里真主显灵,告诉他,打开山谷的钥匙就是那柄不起眼的小木勺。
你从这则寓言故事明白了什么哲理?请写下来。
身边最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东西。
四、阅读理解:(共43分)
(一)读《孙权劝学》,回答下列问题。(17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蒙乃始就学。
1、填空(1分/空,共9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体史书由北宋朝司马光主特编篡。
(2)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而吕蒙开始却以军中多务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用原文回答)
(3)出自本文两个成语是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解释加点的词(2分)
权谓吕蒙曰()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孰若孤()
3、翻译句子(2分/空,共4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的事务繁多来推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不是让你研究儒家的经典去当学官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哪些书?(2分)
儒家的经典
(二)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1、选段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福楼拜的?
答:
2、从福楼拜家的摆设上可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
3、福楼拜的博学多识可从哪些句子看出?
答:
4、通过文段可看出福楼拜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答:
5、找出下面句子是客观叙写的是(),是作者主观感受的是()(4分)
A、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B、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
C、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D、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
E、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F、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三)逢入京使(6分)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诗中的字词。
龙钟:传语: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哪几项()
A、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D、本诗是写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我长大了(1分/空,共8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但是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但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3、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4、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5、“我”曾把作为长大的标准。第二次“我”是把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请用原文来回答)
6、“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但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写作(35分)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当我们身处逆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情感依托。2007年的母亲节又要来临,让我们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吧。请以“母爱”为内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1、填写题目:________
2、以记叙文为主,运用恰当的修辞、描写、表达方式等;
3、文中不得出现人物姓名、地名等;
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答题卡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