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5种颜色
五色土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
土壤颜色跟土壤的成分和垒结状态直接相关,划分剖面发生层,颜色是首要的形态特征,颜色的各种变化是土壤物质内在性质变化的反应。土壤颜色的剖面变化对诊断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土壤的颜色也可以对土壤的形成过程和肥力的高低进行初步的判断。
影响因素
土壤颜色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壤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土壤湿度、土壤结构状况以及光线状况等。
有机质含量
首先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颜色的明暗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颜色较深,一般有机质含量〈1%的土壤颜色较浅,1%~2%呈灰色,而2%~3%之间呈灰黑色,〉4%以上的土壤颜色呈黑色或深黑色。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总体上呈黑色,腐殖质含量越高,对土壤颗粒的染色越重。
土壤矿物颜色
土壤矿物的颜色也直接影响土壤的颜色。白色土壤与土壤中的石英、高岭土、石灰石和水溶性盐类这四类最广泛分布的组分有关,如盐碱土星白色,主要是可溶性的盐碱对土壤的染色作用,土壤中的钙积层中含有大量白色的碳酸钙,因此钙积层多数呈白色或灰白,与碳酸钙含量有关。南方的红色土壤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氧化铁对土壤染色的结果。随着氧化铁的种类和水化程度不同,氧化铁的颜色也不同。红壤、砖红壤中的氧化铁以水化程度低的赤铁矿为主,故呈现鲜艳的红色黄壤地处高山多湿的环境,土壤中的氧化铁以水化程度较高的针铁矿为主,故呈明亮的金黄色。
土壤湿度
土壤的湿度对土壤颜色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干时颜色往往较浅,而湿润时往往颜色较深。因此在观察土壤剖面进行土壤颜色描述时,如果土壤剖面过干,应将土壤剖面喷水后进行观察。另外有些土壤变干后往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土壤矿物颜色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颜色发生变化。如水稻土剖面在淹水时剖面的颜色往往呈蓝灰色,但排水后,土壤变干时,蓝色的潜育层可能变成棕色或黄棕色。所以比较土壤颜色应在同样湿度下进行,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则在鉴定颜色时,应在描述中明确记录当时的土壤湿度。
土壤结构体状况
土壤结构体状况也影响土壤的颜色。在黏化的土层土壤表面由于黏粒定向排列产生的明亮胶膜,其颜色可能跟结构体内部颜色根本不同。同一种土壤处在团聚状态和研碎成粉末状态时,其颜色也是不一样的,这对于诊断和鉴定土壤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描述土壤颜色时,必须考虑大结构体外表面和内部颜色的区别,这样可以提供有关土壤发生的重要信息,因为这种差异完全是由成土过程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在观察土壤剖面时应将观察面做成粗糙的,然后再进行颜色调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