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深州旧州中学的历史沿革

深州旧州中学的历史沿革

发表时间:2024-07-11 07:12:04 来源:网友投稿

深州市旧州中学,坐落于革命老区—河北省深州市区,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博陵书院,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更名为文瑞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深州中学堂,民国二年(1913年)又改为直隶省第十中学,该校1934年毕业生郝馥卿曾任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的英语老师。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形势,需要吸收大批知识分子参加抗日,冀中区党委研究决定,在直隶属第十中学建立抗战学院,由杨秀峰担任院长,具体事务交给深州地方帮助筹备。抗战学院办学的总方针是,一切为抗战服务。开学典礼那天,吕正操前去祝贺,并结合冀中抗战形势,向全体师生讲解《论持久战》,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在课程设置上,杨秀峰亲自讲授辩证唯物论,王晓楼讲哲学和政治常识,刘亦瑜、孙文淑讲统一战线,陈乔讲抗战形势,吴立人、杨立钧讲群众工作,孙犁讲抗战文艺和革命史,罗青讲国际政治。曾任原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也曾在此执教。抗战学院从此开始了和国民党争夺爱国知识分子的活动,抗战学院共办了两期,培训学员2700人,其中许多人成为当时我党、我军的优秀干部,优秀指战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战学院的建立,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2年党和政府决定在抗战学院旧址创建旧州中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