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竹里馆》赏析

《竹里馆》赏析

发表时间:2024-07-11 07:12:16 来源:网友投稿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一、《竹里馆》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注释赏析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竹子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着超凡不俗的品格。“岁寒三友”,竹子又在其中。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还可以从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句中去体会竹的品质和王维爱竹的言外之意。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适合一个人修身养性。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相当于现在的“吹口哨”。《封氏闻见记》云:“人有所思则长啸,故乐则歌咏,忧则嗟叹,思则吟啸。”

⑷深林:指“幽篁”。一幽一深两字体现了竹林的幽静深远,正是修身养性好地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王维乃超凡脱俗之人,天上的明月与地上的翠竹,皆可与之为友相伴。

三、译文

我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生活,只有一轮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四、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王维以此为名为字为号,可见他与佛教的深远渊源),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的佛教思想是理解诗歌思想意境的一把钥匙)。古人还有一种说法是,“王维诗天子,杜甫诗宰相。”可见古人对他的推崇之高。王维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起点高)。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代佛教盛行,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所以苏轼也赞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赏析

此诗写出了王维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佛教好静的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画面,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佛系思想),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佛教庙宇,多居名山大川,远离尘世)。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佛系思想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绝佳表现,值得大家好好的品味赏析。为了全面地了解王维的思想,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其他诗作的诗句中去寻找证明。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以上三首诗都可以看得出来,王维的思想态度和写作的风格,可以为我们理解《竹里馆》起个相互印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