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诗经氓怎么读

诗经氓怎么读

发表时间:2024-07-11 08:02:05 来源:网友投稿

诗经“氓”读音为“máng”,

下面将从“氓”的意义解析、《诗经》中“氓”的流行以及部分“氓”的翻译和阐述等方面来详细解答。

1、“氓”意义解析

“氓”源于先秦时期一个古老的职业,是指在社会底层的低收入阶层,同时也是一个生活不稳定、羸弱无援的社会群体。

尽管“氓”的社会地位极低,但是,在唐代以后,“氓”便成为了一种文学形象和情感符号,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成为了道德、美德、孝悌、勤俭、良心、道德后感和人民情感的象征。

2、《诗经》中“氓”的流行

“氓”在《诗经》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小雅·鹤鸣》和《周颂·板》中使用较多。作者通过描述“氓”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境遇,传达的是关于社会不公的思考和对他们生存现状的同情,既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描摹,也是道德价值观的反映。

3、个别“氓”的翻译和阐述

1、《诗经·小雅·鹤鸣》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全诗意为“软弱的底层社会群体,捆着布匹、出卖棉絮,不是路过这里,就是想寻找聚众商议的机会”。

这首诗所描绘的氓虽然衣着简陋、生活无根,但依然含有一种自尊和尊严感,他们反抗不公,在逆境中重塑自我,生存下来。

2、《诗经·小雅·车辚》中“氓匪来假,或耕或耨,或舂或揄”。全诗意为“底层的氓随处可见,他们没有钱买车赶路,只能步行,一边看到别人使用车辆其实心情很是愧疚,借此表达出对劳动者的同情。”

3、《诗经·周颂·板》中“氓之卒女,在师参处。颛顼之于天其义不忘。在师三年莫归其家。”全诗意为,“低层人士,担任杂役,在军营作为后勤保障。

即使是居高临下的颛顼,仍能时时关注民间问题,不忘记他们的存在。在军营中服役,三年未曾回家,貌似被迫守在哪里,但实则奉献精神满分。”

综上所述“氓”在《诗经》一书中的出现频率较高,并且具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虽然底层生活较为贫困,但氓却传递出了自身勤俭致富、不服不行的无畏精神,他们的生命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无尽的悲欢离合,也为后世传递了人性美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