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的作用及意义
什么是工程伦理
工程伦理又称工程师伦理,是工程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包括工程设计和建设,以及工程运转和维护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这是一个新的应用伦理学领域。它是从“工程问题”提出来的。把这些问题提到道德高度,既有助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又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工程风险。
工程伦理的发展
19世纪日增月益的顾虑
随着19世纪不停地演进,工程学逐渐发展成为专门职业,大多数工程师认为自己是独立职业从事者或大型企业的技术员工。大型企业老板奋力维持劳资双方的固有关系,在这之间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紧张气息。
在美国,由于工业发达、商业繁荣,越来越多人选择从事工程师职业,使得创建同业工会成为当务之急。那时期主要发展出四个工程协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ASCE,1851年)、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AmericanInstituteofElectricalEngineers,AIEE,1884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MechanicalEngineers,ASME,1880年)、美国采矿工程师学会(AmericanInstituteofMiningEngineers,AIME,1871年)。ASCE与AIEE的成员大多都是博学精通的专业工程师,而ASME的部分成员与AIME的几乎全部成员都是技术工程师雇员。
在那时期,伦理观念常被认为是与个人的责任与荣誉有关,不应该明文规定。
20世纪转折点
在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结构损坏事件,包括一些惊人的桥梁损坏事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什塔比拉河铁路灾难(AshtabulaRiverRailroadDisaster,1876年)、泰河桥灾难(TayBridgeDisaster,1879年)、魁北克桥灾难(QuebecBridgeDisaster,1879年)。这些灾难给予工程师深刻的冲击,迫使整个行业积极面对技术与建筑工作所存在的任何缺点,并且严格思考伦理标准是否存在瑕疵。
回应这些冲击,在先前提到的四个工程师学会中,有三个发展出伦理守则。AIEE于1912年采用实行。ASCE与ASME也于1914年开始实行。AIME在它的学会历史里并没有采用任何伦理守则。
由于对于专业行为与维护大众安全的的顾虑,典型地从这些桥垮事故与波士顿糖蜜灾难(1919年)等等中凸显出来,一个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运动获得了推动力,即要求工程师先领取正式认证,然后才可在其专业领域工作。这认证程序涉及到满足某些关于专业教育、实际经验、考试审核的条件。
之后数十年,大多数的美国州政府与加拿大省政府发布规定,要求工程师需要执业执照,或者通过特别立法,赋予同业工会发给职衔的权力。加拿大的模式规定,假若工程师的工作领域可能会对生命、健康、财产、公共福利、环境造成任何风险,则必须领取执照。在1950以后短短几年内,所有省政府都开始严格执行这规定。
美国模式通常只会要求那些独立作业的工程师拥有执照,而那些在大型企业、教育机构、政府机关里工作的工程师不需拥有执照。这又延续了先前提到的,在独立作业或在大型企业里工作,两者之间的分裂。专业学会通常会采用规律化的伦理守则。在另外一方面,技术学会一般不会这样做,而会替代地按时举办伦理教育与分享伦理资源,让会员自动或强制参与。这方式不规律化,对于应该更偏袒大众,还是雇主?在大型企业里,有时在专业行为里,这问题仍旧没有解答。
近期发展
为了发扬伦理行为而做的努力持续不断,除了在同业工会和特许组织里对于它们的会员所下的一番功夫以外,加拿大的工程师之戒和美国的工程师团(OrderoftheEngineer)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1907年魁北克桥垮塌灾难。它们都要求会员发誓坚持伦理行为,并且佩戴象征性戒指来警醒他们承诺保持最高伦理标准与专业态度。
在美国,专业工程师国家学会(NationalSocietyofProfessionalEngineers)于1946年发表了它的“工程师伦理准则”(CanonsofEthicsforEngineers),又于1957年采用了“专业行为规则”(RulesofProfessionalConduct)为附录。于1964年正式采用实行至今的伦理守则也是演化自这本文献。对于各种不同的状况,怎样正确执行这些规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为此,于1954年,特别成立了伦理评论委员会来指导会员怎样符合规则。伦理案例通常错综复杂,很少有简单解答,但是伦理评论委员会已经有接近500个顾问意见储存在档案里,这些意见可以帮助工程师处理各种伦理难题。
现今,全世界各地的专业学会与企业团体都已能够直接有效地处理行贿与贪污事件。可是必需研讨与处理的新议题层出不穷,例如,离岸作业(offshoring)、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环境保护等等。
工程伦理的原则[1]
不管人们对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如何看待,也不管工程伦理学是实践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工程伦理总是要面对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冲突并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及其语境,以及众说纷纭的伦理观、价值观,起重要作用的就是伦理原则。简言之工程伦理就是关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工程伦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探讨并制定工程伦理的基本原则,越是高远的伦理原则越不利于衡量具体问题,比如“工程造福人类”等;越是具体的伦理原则越不具备普适性,一项具体原则在移换了场景时空后就可能不再适用。一门学科的原则就是要越有普适性越好,而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程伦理又要求越有针对性越好,因为它要面对鲜活的工程实践并解决具体问题。这就将工程伦理原则的制定置于尴尬处境,学者们也一直在苦苦寻求着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我国工程伦理原则脱胎于技术伦理原则。1999年,当我国的工程伦理学还在科技伦理的极袱之中,徐少锦看到了技术伦理独立的价值,主张从科技伦理学中将技术伦理学剥离出来,把技术人道主义、技术爱国主义、技术公利主义、人与自然的和谐主义以及技术主体内部的平等互惠主义,作为人们在从事技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与追求的道德价值目标。翌年甘绍平在12月15日的《科技日报》上提出了科技伦理的三项基本原则,即不伤害、平等与尊重自决权,并结合事例给出了这三条原则在适用范围及重要性方面的排列次序。这应该是我国工程伦理原则的前奏。1999年肖平的《工程伦理学》出版,从此我国学界开始了工程伦理原则的探索。我国的工程伦理原则大致走过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标新立异地提出工程伦理原则到提出工程伦理原则的同时还探讨其使用的有限性,并将抽象的伦理原则与具体的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历程。总的来看我国工程伦理原则界定有三种提出类型。一是从工程本身出发而提出。肖平首先将人道主义作为工程伦理的首要原则。2001年,全国科技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工程伦理的四项道德规范:责任规范,包括决策者的责任、设计人员的责任、工程承包者的责任、每个人都应有的责任;公平规范,即利益分配应该是公平的;安全规范,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和生态安全;风险规范,即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带来的种种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次年余谋昌又明确提出工程伦理主要道德规范是责任、公平、安全、风险。二是从工程师职业出发而提出。朱葆伟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什么工程伦理原则,但却明确认为质量和安全、诚信、正直、公正是工程师最重要的职业伦理规范原则,并另撰文论证。三是从一定条件范围出发而提出。宁先圣等认为工程伦理准则应包含以人为本原则、关爱生命原则、安全可靠原则、关爱自然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并且特意申明以上只是一些普遍性的原则,在一些具体的工程技术领域,工程伦理准则应更为具体。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工程伦理原则的探讨己经进入到了普适性与具体性的认知阶段。另有学者从巴伦西亚工业工程师官方协会制定伦理规范的过程思考其对我国工程伦理建设的启示,如在制定工程伦理规范之前必须分析文化与境域等;还有学者不仅提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人类生命伦理第一原则、高效原则、公众利益第一原则—还分析了这些原则形成的历史过程。这说明我国的工程伦理原则建构己经走出“填补空白”“标新立异”的阶段,进入到了更深层面的研究阶段。
工程伦理的实践途径[1]
学术界对工程伦理的实践途径研究很少。原因很简单“说理”易“做事”难。更何况对工程伦理而言,“说理”也并不容易—整个学科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
为数不多的工程伦理实践途径研究,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形而上是精神层面上要求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去践行工程伦理,形而下是在不同的工程实践方面东鳞西爪地探讨我们如何应用工程伦理。作为一个从西方引进的学科,工程伦理学好比一棵花木,文化好比空气和阳光,国情好比土壤和水分,一方水土养一种花木,移植时还需要带上“原来的土”,并且尽量创造接近原来成长的环境条件。张永强等将契约精神和人道主义作为“原来的土”—当工程效果影响到全人类的公共利益或根本利益,而法律与具体的伦理规范又无从约束这些工程行为时,便可以契约精神作为最终的精神约束力,以人道主义的方式凸显工程实施中的诚信与道德。李伯聪以《绝对命令伦理学和协调伦理学—四谈工程伦理学》为题,梳理了类似康德的绝对命令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中国历史上对人的约束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