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同教材案败诉,被判定败诉的原因是什么
原告提出的图书质量不合格证据不足,原告败诉,法院认为把这类情况归为性心理障碍是属于认识性分歧,并不属于知识性差错,同时在图书中涉及的学术观点、认识性分歧,都是不属于出版社审查的责任范围,所以法院判决原告败诉。
原告当时在三年前从另外一名大学生了解到一本书上对这类情况的解释和归类都带有歧视和误导的嫌疑,所以当时和这本教材的编撰者进行了沟通,希望编撰者可以修改掉这部分的内容,但是沟通了很久没有结果,所以最后不得不以产品质量问题为起诉的理由,把这本书的出版社和购书平台告上了法庭。
这起案件也是经历了三年的时间,今年7月28日有了判决结果,虽然原告知道败诉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还是一如既往的上诉。但结果似乎还是让她失望了。
其实这本书上对同性恋的解释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将这类情况列入了性心理障碍,并将其归类为性指向障碍等等的解释。原告自己也是一名这类情况的人,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会感到不满吧。虽然这类情况一直没有被广大的民众接受,但是归类为障碍人群,也是不合理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我们更知道情感的分类有很多种,而爱本无罪,除了一些有悖于伦理的感情,这类情感如今也是被人们接受,我们社会的包容度也越来越大,在台湾和荷兰也将这类情况作为了合法的情感,还出台了婚姻法。
而把这类内容写进教材中,多多少少会给还在认知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更多的怀疑和质疑。这种情感本身是没有任何错的,更是不属于障碍类的人群,如果这么编撰,那么大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病的人,甚至还会造成心理上的抑郁。产生心理疾病,而这些的源头只是因为编撰者编写书籍的时候和一般人的认识性分歧而已,那么这样带来的后果也未免太大了。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恐同的人还是赞同的人,都不应该去影响别人对这个群体的认知和了解,你可以恨这些人,但是也仅限于你自己,不要去影响别人的看法,这也是不公平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