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他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恩斯特·马赫(ErnstMach),1838年2月18日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出生在希尔利茨,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马赫在研究气体中物体的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马赫确定了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即马赫数)为标准,来描述物体的超音速运动,在力学上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哲学上马赫是逻辑实证论者,并提出经验主义。马赫认为世界是由一种中性的“要素”构成的,无论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东西都是这种要素的复合体。所谓要素就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东西。在他看来物质、运动、规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生活中有用的假设;因果律是人们心理的产物,应该用函数关系取代。世界因此表现为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科学对此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描述则应遵循“思维经济原则”,即用最少量的思维对经验事实作最完善的陈述。马赫的思想对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起了一定的作用。广义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基本观念的彻底革新。马赫强调科学定律是观察的概括总结而不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真理。他不同意牛顿力学中包含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其观点。马赫造就了在20世纪颇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认为科学定律就是实验所得事实概述,造了出来为的就是让人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数据。故说科学定律同现实的联系倒不如同思维的联系密致。马赫同意玻尔兹曼的哲学,却反对他和其他提倡物理学的原子理论的人。因原子过于微小而直接观察不得,且那时候并无说得通的原子模型;原子的假说在马赫看来不甚可靠,也许是他觉得这个假说不够经济。马赫直接地影响了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爱因斯坦誉其为相对论的先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