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教师如何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

教师如何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

发表时间:2024-07-11 09:51:45 来源:网友投稿

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

达成共识之后,我们要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阅读?

第二什么时间来阅读?

第三应该读哪些书?

第四怎样读更有效?

首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阅读?

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唯有拿起书来读,精神才有归宿,知识结构才能得以完善,教育教学才能得心应手。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起点、支点和增长点。

阅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到底什么时间来读呢?

请我们的老师来回顾自己一天的工作:1.你一般什么时候来读书?2.你一般读多久?3.你一周能坚持几天?

我们在阅读的调查中,得到了一些反馈。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一位同行他一天的生活状况。

早上六点前起床,赶公交车,如果运气好还来得及在学校附近的巷子里买早餐;到办公楼放下包,疾步走到教学楼看看情况,刚好七点整;学生陆续来了,课代表收作业;七点十五分,早读正式开始,有两名学生迟到,问清原因,教育几句;七点三十五分,上第一节课;第二节没课,五分钟吞下早餐,改作业;看学生做课间操,再去另一个班上第三、四节课;食堂吃午餐回来,学生在办公室等有疑难,要辅导;下午没课,改作业,备课;班主任开会,发了一摞表格,布置了一堆任务,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回到办公室,有家长来访;六点半,今晚不用值班,可以回家了;晚上想翻翻同事推荐的书,已看不进去,想看会儿电视,又不耐烦广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能有一个4小时以上的整段时间恐怕都已经是一种奢望。碎片化已经是一个发生的事实,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必须适应这种方式的学习。

  我们到底什么时间来读书?怎样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读书呢?方法有两种:

1.有效的时间管理“习惯化”。

2.碎片式阅读积累“体系化”。

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过好过得有意义,不在蹉跎中迷茫,不在欲望中迷路,不在等待中耗费生命,确保自己能高效的活在当下。

我们先来看下上面这张图,对于事件进行了四个象限的划分。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比如说危机灾害,紧迫的问题,会议报告文件上交截止日。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比如说一些准备工作预防措施,价值观的澄清和建立,长期规划,人际关系的建立,增进自己的能力,这些事情。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比如没有必要的材料文件,别人的小问题,为了符合别人期望的任何事情。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例如细微的琐事,处理无意义的信件,电话,闲聊,瞎扯,逃避现实的活动,比如上网看电视等等。

那么对于第一象限的事情,我们不要犹豫,马上要去做;处在第二象限的事情,我们可以定好时间去做;对于第三象限的事情,我们可以授权给他人去做;第四象限我们可以不做,或者放在一边。

但是能通过调查,我们往往把时间都花费在了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的事件上面,经常忽略了第二象限。大家想一下阅读这件事属于第几象限?阅读本身就属于第二象限的事情,它是重要的,但是不紧急。再比如教务处让交作业,属于第几象限?对了,第三象限。可是我们有的老师就会先跑去教务处问一下交几本,然后回到教室收集,接着点数,最后再自己送到教务处。其实像这类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我们可以授权给其他人去做,比如说班长或者课代表。分清了事件的类型,找对了正确的做法,经过这样的管理,我们可以多出来一些零散时间,那么多出来的,这些时间我们要干什么呢?阅读!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应该习惯管理时间,习惯时间来阅读。

我们名师工作室为了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从今年3月份,开始要求大家每天进行阅读打卡。从3月份至今,我已经坚持打卡一百多天,都是用零散的时间来进行的。在这一百多天的打卡中,我先后阅读了《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下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册和第二册》还有《幸福的哲学》,共四本书。我始终坚信二八法则,20%的工作影响着80%的工作结果,每天坚持实践,会对一个人未来产生重大积极的影响。比如说读完了周国平老师的《幸福的哲学》,我的心境更加的淡然,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就比较从容,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所以我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习惯化的第一步,就是挤出零散的时间来读书;那么第二步,就是坚持固定的时间来积累。

好,我们来回顾一下,怎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呢?

第一种方法是有效的时间管理习惯化,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挤出零散的时间来读书,第二步是坚持固定的时间来积累。什么时间来阅读?第二种方法就是碎片式阅读积累体系化。

上班的路上听着喜马拉雅,工作的间歇“刷”着微课,下班的路上听着英语,碎片化的时间用得很充分,但结果是好像学了很多,但又似乎啥能用的都没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在于:没有目标,就会永远停留在浅层学习上。

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碎片式阅读积累体系化,如何才能做到?

第一步:定一个阅读积累目标。

这个目标1个月的也行,1年的也行,对于阅读积累,不要去担心这个目标万一不是自己想要的怎么办。因为定这个目标最大的价值不在目标本身,而在于以这个目标为导向,实现阅读和积累、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没有知识体系的框架,即使是一本书的阅读,你的知识也会是零散的。从阅读目标出发,分解出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知识,并组织为一个系统的框架。能否构建出一个应用导向的知识体系,是碎片化学习是否有效的基础。

我们名师工作室的目标是每月一本书,以此为目标,第二步就是制定出详细的阅读计划。因为目标明确,规划具体,我们工作室的成员用一个月的时间也都积极地读完了一本书。在爱上阅读的推广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目标是两周读完一本书,我们会在表格上标记具体的时间,清晰的截止页码和详细的问题引导,让阅读落地,分化了目标,提升了阅读质量。在我们的规划下,很多孩子都超前完成了阅读任务,仅仅用十天就已经读完了一本书。

既然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具体的规划,那么第三步就是要进行持续而适度的阅读。

文章看到这里,相信我们已经知道了阅读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了怎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阅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到底该读哪些书?

比如《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这本书,我们工作室的一位老师读完之后产生了两个感受。

1.教育,从未离开过赏识,许多老师的教育手段,无非是白萝卜加大棒,最后一招请家长,如果仅仅是棒棒,你真棒,行行行,你真行,就能够让一个孩子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好的话,教育教育就实在太简单了。

2.极少数有老师明白赏识一个孩子的含义,大多数老师都将赏识孩子视为一种策略,一种手段,甚至是一种等待收回投资的交易,一旦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便立刻转向大棒政策。

像这一些书籍,都是典型的心灵鸡汤式文字,它有戏剧性的逆转,即通过转变前后的鲜明对比,来制造一种戏剧化效果,引人注意,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这类流行图书以以励志、技术为主,非常的热销,迎合了许多教师,急于控制班级的需求,大家需要简单有效的方法,而全然不顾这些方法所潜伏的危机,但是另一个问题,这本书真的能解决你的问题吗?

在阅读快感过后,你面临的问题,真的因为这本书得到了改善了,一个身处底层的毫不起眼的灰姑娘,经过一场王子的舞会,然后变成了光彩四溢的新娘,于是教育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便被消解了,教师们似乎无需奋斗,只需要拥有类似爱这样的魔法棒,喊一声“变”会井井有条,其实即使在灰姑娘这个经典童话中,真的起作用的不是王子,而是灰姑娘。教育的秘密不在逆转的那一刹那,而是隐藏在岁月之中。

所以在阅读中,我们要构建自己的阅读地图。

比如说杨君老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她最先阅读的就是《怎么教语文》,《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再接着阅读《名家如何教语文》,最后再回归到语文中的某一个点。比如说怎样教阅读?这样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就可以一步一步建构自己的阅读地图。

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都不相同,每个人对于职业生涯的期许也不相同,加上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使每个人每时每刻所需要读的书可能不尽相同,专业阅读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不断的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自己的图书。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教师阅读地图》,一本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了解了应该读什么书,那么怎样读才能更有效呢?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的摘抄,反复应用。摘抄我们做的很多,反复应用往往被忽视,其实在指导学生阅读也是如此。再深入一些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来说我们要努力与书籍对话,批注,这是帮助自己梳理思想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最后最重要的是,你必须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好,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今天一共解决了四个问题。为什么要阅读?什么时间来阅读?应该读哪些书?怎样读更有效?

最后我想用朱光潜教授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