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的内涵是什么
1、仁:以人为本,平易近人,是对德行的要求。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2、义:人生的责任和奉献,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3、礼:“明礼”即讲文明,“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4、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恶、不仅知人,而且要自知。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5、信:诚信为本,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扩展资料: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