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的安慰怎么安慰
安慰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情感联系的过程,是一颗心靠近另一颗心的过程,安慰的魔力使得两个人的关系迅速拉近,两个原本的陌生人由此成为彼此的重要存在。
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安慰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安慰的时候,当工作和生活上遇到挫折时,人们需要他人的引导和开解。
如果缺少他人的安慰,人们就会长时间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感觉自己缺少朋友,并会出现抑郁的症状。
因此安慰是人际关系的促进剂,不仅能够传达信息,还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爱。
我们需要他人来安慰我们,他人也需要得到我们的安慰。
在他人遇到困难、感到悲伤时,选择合理的安慰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正确的方法可以扫除他人心中的阴霾,给予其面对困难的勇气,而错误的方法可能会火上浇油,进一步加深他人的绝望感。
生活中不难发现,这三种错误的安慰方式,正深深地伤害着你身边的人。
否定事情的严重性
有些人在安慰他人的时候倾向于否定事情的严重性,希望通过改变他人对事物的认知来缓解对方的悲伤。
例如某人遭遇了失恋,正处于极大的痛苦中,在这种时候,他们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同时认识到亲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无条件关心自己的人,因此他们会去寻求父母的安慰。
有些父母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安慰孩子的时候总是带有说教的意味。
“这有什么?”“这是小事!”在父母们看来,失恋无疑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他们极力改变孩子对失恋的看法,希望他们转移注意力,尽快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所以说爱情靠不住,事业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给孩子介绍生活的艰辛,试图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但这通常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父母生活了大半辈子,安慰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的,虽言之有理,但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经验背景,因此他们的劝说更多的是一种说教,而非安慰。
和他人比惨
面对他人的诉苦,有些人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对方,因此就倾向于和对方“比惨”——“唉,你这有什么,我跟你说我才是倒霉!”
在社会比较机制的作用下,当一个人发现另一个人比自己更惨时,会获得些许的安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最惨的那个人。
这种安慰方式虽说有一定的效果,但通常导致安慰者忽略对方的倾诉而只顾自己讲话。
另外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事情对个体的重要性也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你认为你比别人更惨,但对方认为自己才是最惨的,这种时候你的举例不但不能起到安慰的作用,过多的语言还会使对方感到烦躁,从而起到反作用。
攻击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正能量的事情,对于负能量我们一般都是拒绝的,因此人们倾向于和那些能够带给我们快乐的人做朋友。
有些人缺乏耐心,在面对朋友的倾诉时,他们没办法完整地听完对方的诉说,因为他们的情绪随着对方的倾诉也变得越来越低沉。
当他们忍无可忍时,往往会直接要求对方停止讲述,自己也想迅速离开负能量的传播源。
为了能够尽早地结束这场谈话,他们希望通过快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他们会否定对方本身,指责对方太小气,批评对方过分注意别人的过错而没有看到自己的错误。
他们不耐烦地劝说着,希望让对方知难而退,但这种方式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他人的情绪。
若是遭遇对方的反驳,他们会强词夺理,为自己辩解说是为了对方好才会“直言不讳”,但其实更多的是出于私心。
其实面对他人的倾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帮别人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能够耐心地、安静地听完他们的故事,即使这样他们也满足了。
人们不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安慰他人,而应该认同对方,发自内心地接受对方的看法,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对方,说出口的安慰才是有温度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