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的洮州卫城
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新城镇,有一座古老的城垣,其建筑在四山环绕之中。城北有大石山(也叫朵山)、三角石山、凤凰山等,城西南有烟墩山,东南是仁寿山(俗称墩坡山),东南是紫螃山(俗称雷祖山·丁家山)正南是红桦山,它们都是西倾山中支的余脉。城体依山而筑,东北高而西南低;南门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城墙周长有4000多米。有雉堞2050个。东、南、西三面墙体笔直,东北、北、西北沿山脊而筑,蜿蜒于东陇山数座山峰上。各峰头尚有数座烽火墩台遗迹。全城气势雄伟,就如巨龙盘绕。这就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卫城——洮州卫城。洮州卫城东距临潭县县城35公里。该城最早建于北魏太和五年(481),为吐谷浑11世14传王符连筹所建筑。古时称为洪和城,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唐代建国后为了固边安民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曾经开通了以国都长安为中心通往边地甚至国外的商贸通道,除中外有名的“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通往西藏的道路叫“唐蕃古道”。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11),文成公主嫁吐蕃赞布松赞干布时,即由此路进入西藏。它对促进汉藏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在的新城,就是当年两地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也是唐蕃使臣往返的驿马站。从唐末、五代、到北宋末,洮州为吐蕃占领。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宋将王绍攻克武胜关后,夺取了熙河六州,吐蕃守将鬼章联合西夏攻宋,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一举攻破洮州,并挥众加固了城池。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洮州陷于金朝。以后金朝曾在这里三置榷场,开展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2年),忽必烈兵伐大理(云南),曾在这里驻跸一月之久,设牙帐于隍庙原址,故民间传说称原鬼章行宫(即隍庙原址)为“鞑王金銮殿”。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洮州十八族头目发动了叛乱,据纳邻七站之地与明廷抗衡。朱元璋派平西将军沐英、都督府佥事奉国将军金朝兴率京、秦、豫、鲁各路兵马进剿,并派曹国公李文忠往筹军事,叛乱很快被平息。捷报到京朱元璋非常高兴,亲下诏谕说:“洮州,西番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根据这个诏谕,李文忠委派金朝兴在当地藏族头目南秀节的大力协助下,在原洪和城的基础上扩建、增高,修筑了洮州卫城。朱元璋鉴于洮州在战略上的需要,降旨李文忠等留守,遂将江淮一带军士留在当地开荒种田,战时为兵,平时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后陆续将屯军家属迁来定居,遂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在以后六百多年间,藏、汉、回各族人民相依为命,繁衍生息,劳动开拓,融合发展,在洮州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多元的历史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