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核舟记》课下注释是什么

《核舟记》课下注释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11 12:59:45 来源:网友投稿

(1)奇:奇特。

(2)曰:叫。

(3)以:用。

(4)径:直径。

(5)之:的。

(6)为:做,这里指雕刻。

(7)罔:无,没有。

(8)因:依据。

(9)势:样子。

(10)象:模似,仿照。

(11)具:具有。

(12)情:神情。

(13)各:各自。

(14)态:姿态。

(15)尝:曾经。

(16)贻:赠。

(17)余:我。

(18)盖:大概,原来是。

(19)泛:泛舟。

创作背景:

中国古代的雕塑工艺发展到明代已经非常精湛,特别是微雕工艺更是如此。明代民间微雕艺人王叔远,雕刻了这艘核舟,并将之送给作者,作者惊叹其技艺高超,而作此文。

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