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的中考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中考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11 13:03:47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在古代差不多相当于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第一步,“童试”。

由考试所在乡县主持即可,考的好的考上了重点高中的人就可以被称为“秀才”。考上高中后会迎来由考生所在省份组织的考试,叫乡试,考过乡试的人叫举人。

在各省份选拔出来的举人,会参加一个全国性的考试,类比于我们现代的全国统一参加的高考,通过的有了新的身份“贡士”,成为贡士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殿试,也就是我们说的选拔状元的那场考试。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的首创时间史学界存在争议,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

部分历史学家以隋朝有分科举人与进士科为由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朝。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汉朝,证明汉朝不仅有分科举人、按科举人,汉朝还有考试进用,而且没有可靠证据证明隋朝有进士科。

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的本质是唐朝开始的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以及考试黜落法,科举制开始于唐朝。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