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四)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一井田概况、地理概况
(一)地理概况、XXXXXXXX矿位于灵石县XXX,行政区划属XXX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125~11
15204,北纬365300~365934。距介休市17公里,距XXX10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XXX站相接。附:交通位置图1。
(二)、地形地貌三交河畔,地形复杂,四周山峦重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汾河谷地,县城即居于谷地之中,乃为晋中通往晋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县境东部有太岳支脉石膏山,海拔2532米,西部为丘陵地形属吕粱山脉,较大山为县城西北14.5公里处的新建塬,海拔1275米,坡度约40度,顶部平坦,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是控制两渡至西山、控制灵石河西的战略要地。境内主要河流汾河切穿南部韩信岭形成峡谷,是沟通晋中与临汾两地区的交通要道。其他还有仁义河、双池河、交口河等支流。
(三)、水系井田区域有部分为季节性河流,平常水量甚微,旱季干涸,雨季各沟谷中的水均汇入该河,向南流入交口河,最终注入汾河。
(四)、气象及地震1、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据灵石1974年以来的气象统计资料,年最大降水量648.8mm,最小降水量273.5mm,年最大蒸发量2124.9mm,最小蒸发量1577.4mm,年平均气温9.9℃--11.6℃,平均最高气温18.2℃,最低气温-3.1℃,历年最高气温36.5℃38.2℃,极端最低气温-14.9℃-20.3℃,年无霜期131---202d,冻结期从当年10月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0.93m。2、地震按山西省地震局颁布的地震基本烈度区划,该区域属7度区。
二实习地质内容、井田地层
(一)井田地层、本井田位于霍西煤田的北部,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及第四系。井田多黄土覆盖,沟谷见有上下石盒子组出露,现依据钻孔揭露和地质填图并结合区域资料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中奥陶统峰峰组(O2f)埋藏于井田深部,为煤系之基底,岩性以深灰色、厚层状海相石灰岩、角砾状灰岩为主,夹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坚硬性脆,顶部常因铁质浸染呈淡红色,区域厚度大于100m。
2、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底部为褐红色山西式铁矿,多呈鸡窝状分布,铁矿层之上为浅灰色G层铝土泥岩、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细砂岩,本组厚度6m。
3、上石炭统太原组(C3t)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中细砂岩和3层石灰岩及11-12层煤组成,底部以一层灰白色硅质胶结的石英细砂岩(K1)与本溪组分界,本组厚度85.53-94.68m,平均88.61m。
4、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与下伏太原组连续沉积,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井田次要含煤地层,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砂岩及3-4层煤组成,底部以一层灰色长石石英杂砂岩(K7)与下伏太原组分界。本组厚度54.35-63.32m,平均59.43m。
5、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井田沟谷有出露,连续沉积于下伏山西组之上,由灰绿、黄绿色砂岩,间夹灰、黄绿,局部为紫红色的泥岩、砂质泥岩及铝质泥岩组成,该组厚度89.55-98.20m,平均93.88m,本组以K9中粗粒石英硬砂岩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分述如下:⑴、下段(P1x1)厚54.88m。下部为黄绿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硬砂岩及绿色砂质泥岩、泥岩,含大量锰质结核;上部为黄色、黄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⑵、上段(P1x2)厚39m,下部为黄绿、灰绿色中粗粒石英硬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上部为杏黄色、黄绿色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其顶部为紫色、灰色相杂的厚层状含铁质鲕粒的铝土泥岩(桃花泥岩),可作为划分上下石盒子组的辅助标志。
6、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连续沉积于下伏下石盒子组之上,井田内有出露,由黄绿色砂岩间灰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铝质泥岩组成。井田内沉积不全,最大沉积厚度100m左右。
7、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主要由黄色砂土、亚砂土及粘土组成,底部常含钙质结核,柱状节理发育,地表冲沟附近常呈直立陡崖并形成土柱地貌。0-120m。厚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8、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较大沟谷中,由亚砂土及砂砾石组成,分选不好,厚0-5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井田构造
(二)井田构造、东依太行,西临汾河,区域构造总体呈一轴向北东、向北倾伏的向斜,断层不甚发育,落差较大的仅见有汾河正断层。井田总体构造由一宽缓的背斜和一宽缓的向斜构成,二者平行排列,两翼基本对称,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西北仰起,地层倾角不大,为2-3,井田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其东南部发现1条正断层。总的看来井田构造尚属简单,为一类。
(三)主采煤层、主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太原组的4、10、及12煤层,
9、11分述如下:1、4#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K7砂岩为其直接顶板,有时相变为泥岩,煤厚0-1.40m,平均0.7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井田内局部发育,局部可采之不稳定煤层,属三型,可采区位于井田北东部,呈东厚往北、西、南变薄之趋势,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2、9#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K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煤厚1.30-1.60m,平均1.42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井田内全部发育,全部可采之稳定煤层,属一型,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向斜轴部相变为粉细砂岩。3、10、11#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9#煤层6m左右,10及11#煤层井田内大部地段合并为一层煤,中北部分叉为两层,其间泥岩厚度0.85-1.60m,当二者合并后多含1-3层夹矸,结构简单-较简单,而当二者分叉后,其上部10#煤层作为独立煤层,煤厚1.50-1.70m,平均1.60m,不含夹矸,结构简单,下部11#煤层厚4.50-7.47m,平均6.04m,含0-2层夹矸,从而也成为简单结构煤层,总的看来10、11#煤层井田内全部发育,全部可采,为稳定煤层,属一型。其顶板为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泥岩。
(四)、实测剖面图
三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地质实习,《煤矿地质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以前的课程都是课堂讲授的形式,而地质实习完全是另外一种教学方法。在实习进行的过程中,我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没有像样的知识网络或者说是地质体系,由这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才是我处处碰壁的原因所在。虽然有老师的细心启发和讲解,可是在外实习不像在教室,书本就放在面前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翻查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旦知识点反映不过来,再加上实地中必须去掉相当大一部分无关的现象,才能中从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我来讲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做铺垫,无怪乎会产生对老师的启发询问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了。
通过这次煤矿地质实习,让我初步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跟深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我在煤矿零距离地接触的各种地质情况,更加深刻地掌握书本上的内容,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产实际,用到生活中去。几天的实习是课本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是我们锻炼这种能力和摸索这种方法的一次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是我对课本有重新的认识,对一些概念和现象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五)
姓名:
学校:
专业:
班级: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煤矿地质实习报告]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
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