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时候必须用到汉语语法
首先看你这个问题的前提。你的前提是吧语法当作一种工具。既然当作是工具,那么就要找到一个用途,如果用途不如自己的预期,便可以说它是“无用的”。这种评价方式自然无可厚非,其逻辑可以套用在宇宙万物之上。但你所认为的语法理所应当具备的那种用途(即帮你提高语文水平),显然与语法设立时的用途背道而驰。所以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在偷换概念。
那么设立语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事实上,语法并非学习语言的必要工具,它是一个解释工具,或者说描述工具。就比如当我们用数字来表示量的概念的时候,数字就是一种描述工具,它是一类用来表示或者阐释事物的各项属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概念的集合。而语法既是对语言现象的描述工具。当我们从事物身上抽象出纯粹的数字概念后,便可以通过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和推导,得到更高级的一类描述工具——数学。我们会把这类高级的描述工具统称为“学科”。语法之上的学科范畴,既是语言学。
对描述工具的掌握熟练度显然和对描述工具的描述对象的掌握熟练度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学好语法不等于熟练掌握语言。更进一步说哪怕你学了语言学,也对你写出旷世名篇帮助不大。但是如果没有语法,当我们从事和语言现象相关的学习和工作时,将无法顺畅地展开沟通交流。尤其是学习过程,清楚准确的概念表达是系统化学习的基础,否则我们的教育就要倒退回手工艺人的时代了。这就好比就算你说不出1234,也算不来加减法,你自己一个人还是能过日子。但要你跟人做生意那岂不是完蛋?
像主谓宾结构这样的语法概念,你就算不学,说出来的话依然是很可能复合这个规律的。注意我说的是很可能。也就是说你无法保证自己时刻都能按照最普遍的语言规律来说话写字,而且有时普遍的语言规律也需要加以突破(实验性写作)。那么这个时候,你该如何跟别人说明自己的语言错误,以及语言突破呢?抑或别人该如何告诉你你说错话了,以及如何告诉别人你的突破在哪里呢?如果没有语法,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就只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那么语言学习的过程就要滞留在万恶的旧社会——背书背书再背书。语文的入门门槛将大幅提高,文盲率将大幅上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