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中哪一句的意思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空谷”是名词作状语。
原句意思是:在空荡的山谷里。整句意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出自:郦道元[南北朝]《三峡》。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释义: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郦道元(472—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郦道元不屈身死
北魏孝昌三年丁未十月(527年11月),南齐皇族、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发动叛乱,当时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反的情况逐渐严重。为了安定长安地区,孝明帝元诩与众大臣商议,决定派一名得力的大臣前往长安巡视安抚,并探明萧宝夤的虚实。
侍中、城阳王元徽平素忌恨道元。元微、元悦便使出借刀杀人之计,通过暗示朝廷,且竭力怂恿胡太后任命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去监视萧宝夤。萧宝夤顾虑到郦道元想要平息自己的叛乱,也认为这是朝廷要算计自己,受汝南王元悦怂恿便派遣他的行台郎中郭子恢在阴盘驿亭围住道元。
亭在冈下人们常吃冈下的井水。山冈给郦道元他们带来了安全,也带来了致命的隐患。山冈上没有水源,郦道元赶紧让大家在山冈上挖井。但郦道元已经被包围,掘井十多丈都没有水。
因为极度缺水,导致无力抵抗。贼寇于是跳墙而入。郦道元与他的弟弟郦道峻、郦道博,长子郦伯友、次子郦仲友被杀害。
道元死前怒目呵斥贼人,大声斥责而死亡。萧宝夤还是派人殡殓他们父子,埋葬在长安城东。事平灵柩回到长安城,朝廷追赠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武泰元年(528年)春,魏军收复长安,郦道元还葬洛阳。后被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三子郦孝友承袭爵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