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逐贫赋》赏析
《逐贫赋》是汉代辞赋家扬雄晚年的作品。这是一篇寓言赋,通篇用“扬子”和“贫”主客对答的形式,前一部分写主人的怒斥,展现出“外我”的形象,后一部分以“贫”的反驳曲尽其情,寄托“内我”的精神世界。全赋构思奇异,庄谐相生,情节结构完整,人物个性突出,寓意隽永而耐人寻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逐贫赋》赏析,欢迎阅读。
逐贫赋 作者:扬雄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好为庸卒刑戮相加。匪惟幼稚嬉戏土沙。居非近邻接屋连家。恩轻毛羽义薄轻罗。进不由德退不受呵。久为滞客其意谓何?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贫无宝玩何以接欢?宗室之燕,为乐不盘。徒行负笈出处易衣。身服百役手足胼胝。或耘或耔沾体露肌。朋友道绝进宫凌迟。厥咎安在?职汝为之!舍汝远窜,昆仑之颠;尔复我随,翰飞戾天。舍尔登山岩穴隐藏;尔复我随,陟彼高冈。舍尔入海泛彼柏舟;尔复我随,载沉载浮。我行尔动我静尔休。岂无他人从我何求?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土阶茅茨匪雕匪饰。爰及季世纵其昏惑。饕餮之群贪富苟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骄。瑶台琼榭室屋崇高;流酒为池,积肉为崤。是用鹄逝不践其朝。三省吾身谓予无諐。处君之家福禄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言辞既磬,色厉目张,摄齐而兴,降阶下堂。“誓将去汝,适彼首阳。孤竹二子与我连行。”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请不贰过,闻义则服。长与汝居终无厌极。”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赏析
《逐贫赋》是扬雄晚年的作品。此赋描述了作者想摆脱“贫儿”却根本甩不掉的无可奈何之情景。首段“舍汝远窜”以下到“勿复久留”几句说,扬雄想舍弃贫儿,故而跑到昆仑之巅,但贫儿却跟着在天上飞;扬雄躲到山崖里,贫儿也跟着上山来;扬雄摇着船躲到海上去,贫儿也跟着来到海上;扬雄走,贫儿也走,扬雄停下来,贫儿也停下来;扬雄质问贫儿为何要这样跟着自己,他要贫儿赶快离开他,一刻也不能耽搁。由此可知扬雄想摆脱贫儿,他到处躲,但就是躲不掉,这实际上是他自己辛酸生活的艺术描绘,他用的笔调却是轻松的、充满玩笑的,这种自嘲自解的戏谑很有一种黑色幽默之美感。另外《逐贫赋》对贫儿答语的描写也充满了黑色幽默之美:“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贫儿说:“主人倒是不错啊,你从小就经得住寒暑的侵袭,你简直就是不会死的神仙,那些盗贼和贪官从来也不会来打扰你,别人要几重门锁着才敢睡,你却敢在露天下睡,别人都提心吊胆的,你却从来都没有担忧。”扬雄在这里用开玩笑的语调来写贫儿的辩解,这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由此可以见出扬雄抒情赋的大胆和幽默,显露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色彩。
扬雄在《逐贫赋》显示了一种新的态度。那就是对贫穷——物质穷乏的态度。在他酸溜溜的口气中,读者能发现中国人“一分为二”思维方式对生活本身发生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方式里,关键不在于怎样生活或生活得怎样,而在于如何解释生活、解释得怎么样。这种典型的`唯心主义生活观、幸福观后来构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这种生活观的负面影响是较大的,它往往导致人们随遇而安,安于现状,不能或不愿改善生活,而只是改变对自己生活的判断。扬雄的虚弱无力和无可奈何在这篇文章里表现得很充分,他没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便设法把不好的生活解释为好的生活。虽然是自欺欺人,但获得心理平衡,这才是最重要的。他试图找出贫寒生活的优点,找出富贵生活的不足。这种努力后来在道德层面上得到了完成,那就是:富贵的,总是不道德的,至少是道德可疑的;贫寒的,则往往是因为道德高尚。富贵变成了道德负号,贫寒则成为道德正号。于是精神的奖励就弥补了物质的匮乏,甚至成了生活中的画饼。扬雄的这篇《逐贫赋》,可能就暗示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这一深刻转捩。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