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设立国学学位
我认为不应该设立,首先国学的定义没有明确了,究竟什么才是国学呢。按20世纪初的说法,它是与西学对立的一个学科,而现在人们所说的国学,不知道明确的概念,反正中国古代的东西似乎都可以叫做是国学了。因此我认为现在所说的国学不如叫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也就是季羡林所提出的“大国学”的概念,并且,这样的说法人们也是相对来说赞同的。既然是“大国学”,那不仅仅包括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还包含了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比如说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医术等等。如果设立国学学位,那这个标准就很难定下来了。获得国学学位的标准,要使这些人都通小学,明经史,学贯子集,旁涉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个是非常难达到了。况且设置了这个学位之后很可能会刮起一股“国学大师”的妖风,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你比较喜欢这方面的话,你可以去看看古代以至于近代的这些人们所谓的国学大师,看看他们这个“国学”二字冠在头上需要多少的分量,尽管也许用“国学”称呼并不非常合适,但人们喜欢这么称呼了。
另外你提到国学的发展,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但是说到中国国学的发展情况,确实是很差劲的。人们说季羡林是国学大师,可季羡林所研究的东西跟他提的“大国学”里的东西只是有一部分的联系,因此他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国学大师,就像孔子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一样的。至于南怀瑾他的书你可以仔细认真读读,可笑之处颇多,他的国学可以说是按自己的胡乱解释来的,他的小学并不好,所以在训诂音韵文字方面很差劲,引经据典常常有错误。但是再说到翟鸿燊什么之类的,就更不行了,名曰儒商,其实只是一个商而已,儒已经不在了,可人们还是大呼他为国学大师。国学就拿其中的一部分来说比如说小学这一科,段玉裁的《说文注》就花了四十年的功夫,在文字训诂音韵方面才有了成就,至于文学方面,艺术方面,他的贡献就很少了,最起码没有成为大师级。在当代人心浮躁,没有功夫去静心读书,更不要说像董仲舒那样“三年不窥园”了,学问是需要平心静气去研究去博览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底子,光是念几年书,得一个学位,又能证明什么呢。所以说当代的国学是一种浮躁的虚热,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国学热。试看国学的基本功小学,经学的发展如何呢?竟是没有发展。
所以说,设立国学学位我不赞成,至少在现在这个学位表明不了任何有意义的问题,因为,就目前而言,这个知识的积淀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