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合浦珠还文言文

合浦珠还文言文

发表时间:2024-07-11 16:40:42 来源:网友投稿

1.文言文合浦珠还的原文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上也。其先三世为郡吏,并伏节死难。尝少修操行

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女弟先怀嫌忌,乃诬妇厌

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

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

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

“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

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

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留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

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址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

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

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

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

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但是

已。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

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

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实羽翮之美用,非徒腹背之毛也。而沉沦草莽

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于沟渠。且年岁有讫桑榆行尽,而忠贞之节,永谢圣

时。臣诚伤心私用流涕。夫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槃木朽珠为万乘

用者左右为之容耳。王者取士宜拔众之所贵。臣以斗筲之姿,趋走日月之侧。

思立微节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

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2.文言文合浦珠还的翻译汉朝有个孟尝。做了合浦地方的太守官。合浦这一郡地方。是沿着海的。向来没有生产五谷食物。可是海里却有珠宝产生出来的。从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多贪婪的。责成别人去采求珠宝。贪心无餍。所以海里的珠子。渐渐地迁徙到交趾地方去了。

这样一来。别地方的商人。也不再到合浦地方来了。于是境里贫穷的人。因为没有生计可做。很多在路上饿死了的。孟尝到任以后。就把以前的积弊。统统革除了。果然不到一年。迁去的珠子又回来了。百姓们渐渐地恢复了从前的职业。商贾依然来来往往流通了。人人都说孟尝和神明一样的。

原文:

汉孟尝、为合浦太守。郡不产谷食。而海出珠宝。先是宰守多贪。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渐徙于交趾。由是行旅不至。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除前弊。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渐反其业。商贾流通。称为神明。

扩展资料:

孟尝的人物一生:

年轻时在会稽郡任户曹史,后策孝廉,举茂才,任徐县(今江苏泗洪县南)令,有政绩,升为合浦(今广西北海)太守。合浦盛产海珠,由于前任郡守责人滥采,致使珠源渐渐枯竭,当时认为“珠渐徙交趾郡界”,导致合浦商旅不至,市场萧条。

孟尝到任后除弊兴利,对采珠业进行了修生养息。未曾逾岁合浦一带又变得有珠可采了,原来靠采珠为生的百姓又有了活命的生计,去珠复还。典故“珠还合浦”、“孟守还珠”即由于此。

后称病告归。归时合浦百姓攀车挽留,孟尝只得在夜间乘民船离去。孟尝隐居到乡下后,即有一百多户人家因敬仰他的品格而迁来与他为邻。年七十卒于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