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日本吸取中国汉字文化,现在相反,为什么

古代日本吸取中国汉字文化,现在相反,为什么

发表时间:2024-07-12 00:02:23 来源:网友投稿

先回答楼主的问题。

日本用外来语本来就是传统。中文实质上对日语来说是一种外来语,当然现在的“外来语”指汉语词汇以外的外来语,特别是片假名写的那种。

原因很简单日本人学习能力强,谁强大就学谁的,谁强大,用他的词汇就显得时髦。汉语词汇曾经在日语里很时髦,哪怕到现在,越是正式的文章里越多使用汉语词汇(前提是想表达的意思有对应的汉语词汇)。后来欧洲强大了,日本就多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种的词汇,作为一种时髦。说白了就像你张口闭口ABC,觉得很洋气是一样的。

日本接触西方比我们多,毕竟人家锁国以后改革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还好他们当年都是用汉语词汇做翻译,让中国这里直接引用日文里的译文就行了。中国的改革历史书上也都学过,洋为中用、中学西体什么的,并没真真去研究西方人的东西。后来中国人翻译著作的时候经常直接对着日译本翻译的。

再说说楼下说我们现在的用语是日本发明的没有根据,我只能呵呵。以下词汇均来自日本。

科学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道、公证人、分类表,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假设,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

,**,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治外法权、土木工程、工艺美术、自然科学、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演习、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财团法人、国际公法、最后通牒、经济恐慌

,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给,哲学、心理学、论理学、民族学、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病理学、下水工学、土木工学、河川工学、电气通信学、建筑学、机械学、簿记、冶金、园艺、和声学、工艺美术,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绝对的、公开的,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直线、曲线、抛物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宪法、民法、刑法,进度、深度、广度、强度、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社会,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浪慢主义、现实主义、帝国主义、排外主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竞争,独立,演说,版权,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夸张地说现代汉语70%的词汇来自日本,越是学术性的,文化程度高的使用的越普遍。——离开这些词汇你张口说话试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