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

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

发表时间:2024-07-12 00:59:47 来源:网友投稿

西华山钨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是我国最早开采的大规模有色金属矿山之一。赣州享有“世界钨都”的美誉,西华山钨矿则是其中代表性钨矿之一。

西华山钨矿位于江西大余西华山复式岩体的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赣南后加里东隆起区,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北侧,成矿区带属南岭东段W-Sn-Mo-Be-REEPb-Zn-Au成矿亚带。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的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粉砂岩。地层走向北东东或南东,倾角60°~80°,为一套复理石建造特征。在一些山岭上残留有中泥盆统砂砾岩层。由于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和岩浆的侵入,使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钻孔中常见到黑云母角岩、角岩化砂岩、板岩及斑点状板岩等。

(2)构造

西华山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东端,经受了华夏、新华夏构造的影响,构造异常发育。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形成了北北西向古老褶皱基底。后期的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叠加其上,在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交切基底的地段,是构造的有利地段,控制了西华山花岗岩岩株的侵入。矿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两组,一组为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另一组为东西向。它们的联合和复合、迁就部位控制着西华山岩株的侵入和成矿裂隙的展布。成矿前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后断裂表现微弱。对矿体破坏性小。

(3)岩浆岩

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侵入时代为燕山期。西华山花岗岩体同位素年龄为160~184Ma,应属燕山早期。岩体呈椭圆形岩株,出露面积20km2,是一个复式岩体。花岗岩具高硅、富碱特点,钨、锡、钼等元素丰度很高。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西华山钨矿属于石英大脉型黑钨矿床,矿脉主要由石英(占90%~95%以上)和黑钨矿组成。矿体以脉状产出,分布于西华山复式花岗岩体内的近东西向剪切节理裂隙中。矿脉的形态变化受成矿裂隙的控制,矿脉的构成复杂。单体矿脉形态常见波状弯曲、膨大缩小、分支尖灭、分支复合、尖灭侧现等。目前已探明工业矿脉有700余条,可分为北、中、南3组。矿脉成群成组近地表密集分布,走向北东或东西,倾向北西或北,倾角70°~85°。矿脉长度一般为100~600m,最长为北区299号脉,达1075m。脉幅厚度多数为0.20~0.60m,最厚3.6m,平均脉厚0.94m。矿体延深一般在几十米至350m,最大延深600m。北区矿脉一般规模较大、厚度变化小;中区东段矿脉短小、矿化深度最浅,中区西段矿脉延伸较稳定,但其长度、矿化深度不大;南区矿脉厚度一般较小、延伸较长、矿化深度较大。

矿床中矿石的WO3平均品位为1.08%,沿矿脉走向矿体中部较富,两端逐渐变贫。在垂向上矿化深度一般在花岗岩体顶部以下70~100m,其中主脉可达250~300m。WO3含量在中部较高,上部和下部较低,根部无矿。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矿石类型主要为热液型黑钨矿矿石,主要矿物为石英(90%以上)和黑钨矿。矿区累计探明钨矿储量达8×104t以上,平均品位1.086%,同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资源。

矿石结构以自形晶结构为主,次为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尚有浸染状构造、梳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树枝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和少量的晶洞状构造出现。

标本名称石英大脉型钨矿矿石编号DB029-1形成时代燕山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本矿石标本采自西华山矿区。石英脉为灰白色,标本具结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少量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石榴子石。WO3品位为3.5%

成因类型高温热液-石英脉型产地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