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
摘要:尿常规几乎是每个病人入院都要进行的检查,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尿常规的检查项目,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以及酸碱度,同时也包含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和尿糖定性以及比重等,它能检查出不少疾病,尿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呢?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尿常规检查是三大常规之一,主要包括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细胞、管型、比重、糖和蛋白的一项检查。
1、 药源性肾脏病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物能治病,但也有的药物会对肾脏和肝脏带来一定的毒性作用。如磺胺类药、利药剂、造影剂以及庆大霉素等都会对肾脏带来或轻或重的伤害。通过做尿常规检查能防范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
2、 血液系统、代谢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患有胰腺炎、肝炎以及糖尿病,还有患有溶血性疾病、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结石和结核,出现血管肿瘤以及淋巴管病变和肾移植等都可以通过做尿常规检测。若尿常规检查结果是,尿液中含血红蛋白,需警惕肾皮质坏死或溶血性尿毒症,也有可能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检查结果显示有胆红素尿时,需警惕肝细胞性黄疸。当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时,做尿常规检查会显示尿液中有脓细胞。
3、 “职业病”长期接触一些化学物质或重金属等,会对肾功能带来或轻或重的损伤,做血常规检查时可发现尿液出现异常改变。尿常规检查结果怎么看
1、 颜色:通常正常尿液应为淡黄色,水喝多的时候更清亮,水喝少的时候会深一些。但如果出现红色、茶色、乳白色等,就必须高度重视了,有许多疾病可引起尿液颜色异常,如肿瘤、肝病、较重的泌尿系统感染、乳糜尿等。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出现肉眼血尿,必须首先排除泌尿系统肿瘤,即使只有一次,也不可掉以轻心。
2、 酸碱浓度:正常尿液应该是弱酸性的,但也可能与饮食情况有关,爱吃肉的偏低,爱吃素的偏高。总体而言在4.6-8.0区间内可以认为是正常。而出现异常的过酸或过碱,意味着代谢出现了问题,可能是泌尿系感染、痛风或者药物影响。
3、 透明度:正常尿液多数是清晰透明的,不透明的话就有问题,通常会伴有颜色的改变。
4、 亚硝酸盐:尿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与进食食物的种类有关,出现“+”意味着尿路感染,多数是与大肠埃希菌相关。
5、 尿蛋白:有一些是生理性的蛋白尿,正常结果应为阴性或微量。若出现“+”多数意味着肾脏或者全身疾病引起的异常。
6、 胆红素:胆红素多会使得尿液里泡沫增多,而此项出现“+”通常与黄疸关系紧密,可能存在急慢性肝炎、胆石症、胆道肿物、肝硬化、肝癌等隐患。
7、 尿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的,若标本不新鲜会出现“+”,肚子太饿了也会出现“+”,严重的糖尿病也会出现“+”。
8、 尿管型:是尿蛋白形成的,正常应该是“无”或少量透明管型,出现尿管型属于不正常。可能由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导致。
9、 尿胆原:多数阴性,但当溶血或肝细胞黄疸时会出现“+”。
10、 尿葡萄糖:一旦出现“+”,首先要检测糖尿病,但也有部分人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医学上称为“肾性糖尿”或“应激性糖尿”。1
1、 尿白细胞:如果“+”或数值超过参考值,提示泌尿系感染。1
2、 尿红细胞:出现“+”就是所谓的“血尿”,其原因非常多。1
3、 尿结晶:严重的痛风、黄疸、草酸结石的病人可出现尿结晶,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 尿常规检查时,留取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 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
3、 最好留取中段尿。有很多肾病病人曾问,为什么在尿常规检查中要有意识地留取中段尿液?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 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5、 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注意收集尿液标本的正确规范,是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