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言文阅读理解
1.短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小语段阅读各一篇醉翁亭记欧阳修一.阅读第一段做题:(2002年辽宁)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解词:环:谓:意:3.写出最后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概括选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6.“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7.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8.写一段话,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娄底市)9.语段的开头部分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其顺序是()A.由远至近B。由近至远C。
由局部到整体D。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A.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对语段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概写滁州地貌,语言极其凝练。
B.写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化静不动,富于生气。C.述说自号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几句,直抒胸臆,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二.阅读第二段做题。
(2004年广州)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A.霏:雾气B。暝:昏暗C。
阴:绿荫D。洁:清洁2.对文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之景;B。
“云归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B.“野芳发而幽香”是春天之景;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4.“乐亦无穷”的“乐”指()A.山林之乐B。
山水之乐C。宴酣之乐D。
从太守游而乐5.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蔚但是深秀B。野芳发而幽香C。
泉香而酒冽D。而不知人之乐6.文中描写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04年哈尔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三段做题。(99年贵阳市)1.语段共四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⑵__________⑶__________⑷__________2.联系全文,可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C.山水之乐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3.达到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4.给这段文字分层:①②③④5.参照句子加点的部分,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辨证法。(以下为2004年哈尔滨中考题)6.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
而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下面这段话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蠡贼。
答:四.阅读最后一段做题:1.“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2.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
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一个下联。①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②上联:醉翁亭下欧阳修与民同乐下联:3.下列各句中的“从”与“太守归而宾客从”的“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战则请从B.择其善者而从之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4.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去肌,杀三虫。B。
停数日辞去。C。
委而去之D。去国怀乡5.用现代汉语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
(2003年宁夏)7.“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字各有含义,说说加点的“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读,哪是轻读?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A.轻读__________B.重读___________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之乐。
11.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______。
2.短篇文言文+鉴赏最好短一点的+鉴赏【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背着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⑦恶——害怕⑧悖——荒谬【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成语寓意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3.我们都是成功者短文阅读答案我们都是成功者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和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做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获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③但是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加深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20.(2分)第1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这”指的是.21.(2分)第2段“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22.(3分)第3段“这种经历和感受”中“经历”和“感受”能否互换?为什么?23.(2分)简要概括本文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24.(2分)作者围绕中心论点,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的,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参考答案:20、认为“成功只等于成名”的错误观念21、把自己的每点进步,都看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22、不能互换.经历是感受的前提,只有先经历,然后才能产生感受23、我们都是成功者24、每点微小的进步都是成功遭受挫折后提高了认识也是一种成功。
4.好读书阅读短文答案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
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囫囵吞枣。()看了,()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2、在文中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1分既然就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鲜陈腐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乐此不疲:因为乐意、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
形容沉浸于酷爱的某件事中.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人人都应该读书。在蓝色的天空下,阳光明媚,你坐在绿色的草坪上,想象着世界上的生命,感受着生命的力量。
5、相传蜀汉大将军关羽写过《戒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了短文后,再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3分(1)“读书好”的意思:读书能让人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与此同时还能从中获得乐趣.(2)“好读书”的意思:对读书要持有孜孜不倦的态度,把读书作为重要的事情对待.喜好和热爱读书,培养阅读兴趣。
(3)“读好书”的意思:选择阅读适合自己,有文化内涵的书籍,而不是信手捏来任何一本书,就是值得细读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