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曾国藩考试之后没有路费的故事

曾国藩考试之后没有路费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4-07-12 04:55:48 来源:网友投稿

 因为势在必得,曾国藩提前半年就到北京温习功课。虽是农耕世家,但家里也给他备足了盘缠。

  毕竟是农家孩子,到了北京曾国藩不敢住豪华客店,找了一个吃住便宜的地方,湖南驻京办。古人比较聪明,驻京办不由当地政府筹建,而由商会或者在京的原籍名人出资建设,当时不叫驻京办叫会馆,曾国藩就住在长沙会馆。

  会馆虽然有在京打探消息的职责,另外一面,它和现在驻京办不一样,古人特别重乡谊,亲不亲,故乡人,但凡有老乡来,收费非常低。所以会馆还兼有关照乡亲的义务。曾国藩住到长沙会馆,后来证明这个选择非常英明。为什么呢?他熬了半年,踌躇满志地参加了会试考试,结果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竟没考上。没考上就该回家,因为下次会试要等好几年。曾国藩的运气实在好,恰好第二年为庆贺皇太后60大寿增加一次恩科。曾国藩想干脆不回家了,在北京再温习一年,不相信第二年还考不上。所以半年的费用,节衣缩食地住了一年半。要不是住在会馆,不是勤俭节约的孩子,还真做不到。

  转眼一年过去,恩科来到。曾国藩想自己苦吃过了,难受过了,会试一开,好事自来。可万没料到结果跟去年一样,又落榜了。说起来曾国藩算是复读生,两次高考落榜,身上又一文不名。这事搁别人身上,肯定痛苦得要命,但曾国藩与众不同,他痛苦并快乐着,收拾好行李,也不回家,云游天下去了。往好里说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难听点,就是散心去了。他打算先游天津、山东,尔后顺着运河到江浙,再从江浙沿着长江回湖南。东南形胜他要到东南转一圈。

  曾国藩走了一半,一分钱都没了。只好弯到江苏睢宁。干什么呢?借钱。睢宁知县叫易作梅,也是湖南湘乡人,而且跟曾国藩他爹有交情。曾国藩没办法,只好跑到易作梅这个世叔那里。

  易作梅真是目光如炬。一看这小伙子,志向高远,谈吐不凡,将来定非池中之物。不等曾国藩开口,就主动借钱给他,一下子就是100两银子。易作梅一个知县,年薪才40两白银,100两真不是小数目。曾国藩本想借几两银子做路费,没想到易作梅能借给他100两。腰包鼓了底气也足了。他打算尽情游览山川,增长阅历,揣着100两银子来到南京考察山川地形。这真是命运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其最大对头曾国藩却对南京十分熟悉。他年轻时除了北京只到南京考察过,这真是冥冥中注定的事。

  在南京他很快就把100两银子花光了。农家子弟本应勤俭持家,怎么花得这么大手大脚?事实上曾国藩一生勤俭自守,不论什么事都注重节约,甚至儿子结婚,女儿出嫁,都非常节省。勤俭守家的一个人,唯独在一件事上肯花钱,买书。后来曾国藩笑称自己是个书痴,一辈子都喜欢读书。读到什么地步?到晚年,把左眼都读瞎了。在南京他书痴的毛病犯了,最喜欢逛书店。在一个书肆里,看中一套精刻本《二十三史》,非常喜欢。那时候还没有清史稿,没有《二十四史》,只有《二十三史》。这套《二十三史》价格刚好就是100两银子。这么贵家庭不富裕,又是借的钱,花了连回家路费都没了着落,一般人绝对不会买。若实在喜欢站在人家书店里头,天天白看几眼就行了。可小伙子脑瓜一热,100两银子把《二十三史》买了。本来借银两时就没钱,现在又身无分文了。

  年轻就是资本,没什么能难倒年轻人。曾国藩赴京时带的被褥、各季衣服非常充足,现时刚好是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暮春已暖。小伙子一不做二不休,把所有冬服、行李全当了。

  当来的钱做路费,水路便宜,于是走水路回湖南。驮着一大堆《二十三史》,和书里的五千年文明史,吭哧吭哧地回了老家。

  到了家门口,曾国藩心犯嘀咕:两次会试没考取,花光了所有的钱,已不太有脸见人。借人家100两银子,还花光了,家里又不富裕,回家怎么跟爹说呢?曾国藩是近乡情更怯,不敢见老爹。你不敢见也得见,不敢说也得说,总得回家。硬着头皮进了门。跟他爹一五一十把考试怎么失败,怎么借钱,怎么一冲动买了一大堆书回来都说了,等着他爹一顿臭骂。曾国藩的爹那真是不一般,虽然科举考试不行,但教育儿子却是一个好爹。在听完儿子一番哭诉之后,只平静地说: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替你偿还欠债。希望你不要忘记买书的初衷,细心研读,这样借来的钱就不算白费了。这爹多聪明至少在家庭教育上有三点值得称道:(图4)

  第一,他儿子两次“高考”没考上,是人生重大挫折。曾国藩心里最痛的也是这一点。但他爹只字没提,只提买书的事,一下就把儿子最重的心理负担化解了。

  第二,曾国藩想,买书的事怎么着他爹也要埋怨几句,因借款数目不小。农民家庭父亲教私塾,挣点钱不容易。就算不骂他恐怕也得说,你借得也忒多了点。结果他爹说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替你偿还债务。一句埋怨都没有。这出乎孩子意料。越是出乎意料,越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震撼。曾国藩后来经常回忆这件事,说他爹这句话,是他这辈子喜欢读史书最重要的起点。

  第三,不仅没埋怨孩子,而且在孩子忐忑不安的情况下,说出了一句教育孩子最关键的话。就是你别忘记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书,而且要细心研读,持之以恒。这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也说中了许多人的毛病,很喜欢买书,哗一下弄回好多书,其实没看几本。

  曾国藩他爹真不愧叫曾麟书这个名字,真是书中的麒麟。轻轻巧巧的几句话,树立了儿子一生的读书习惯。

  当时,他爹说完就转身走了,曾国藩突然跪下来,仰天发誓,不把《二十三史》认认真真地读完,作为一个儒生,我就是大不孝的畜生。发了毒誓。所以当爹的别凶神恶煞地对着孩子大叫,有时平平淡淡一句话,对孩子就有重要影响,这也是我们讲曾国藩家训的意义所在。

  此后,曾国藩从没有一天间断过,每日坚持读几十页史书,而且做笔记,做札记。认认真真、细细致致地用两年时间把《二十三史》全部读完。毕竟他爹要替他还那100两银子的债,曾家那两年过得非常拮据。

  两年之后,又要入京参加会试,家里没钱,找亲戚东拼西凑了几十吊钱。曾国藩到北京又入住长沙会馆时,身上只剩下三吊钱。上次考完才变成穷光蛋,这次还没考就已经变成穷光蛋。凭着坚强的信念,农村小伙子曾国藩两年苦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为湖南曾家历史上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