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阅读|赏析

李白《山中问答》原文阅读|赏析

发表时间:2024-07-12 05:46:00 来源:网友投稿

问余何事栖碧山①,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②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在安陆(今河北安陆)十年,曾隐居碧山桃花岩。《山中答问》,一作“山中答俗人。”俗人是碧山里面的人,也泛指世俗的人。他们看到李白这样有很高的文化和才能的人,却长期住在深山里,而不到热闹的城市中去,设法弄个官做做,感到不好理解。诗的开端“问余何事栖碧山,”很自然地提出了疑问。

你也许等待着李白回答吧,可是他却“笑而不答。”

俗人的疑问说穿了,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

李白所以隐居,是有意造就声誉,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荐,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真诚地爱好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可不是遁世,而是想要等待时机到来,就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及到功业既成,就飘然引退,“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隐居的思想是这样复杂而且充满矛盾,他怎么能跟俗人说明白呢。

“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闲的,神态有些悠然自得。

诗的后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流水窅然去’”一片清幽的图景,多么吸引人呵。这自然使我们想起《桃花源记》里所说的:武陵有个渔人,沿着溪水向前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继续向前走,终于发现了与外界隔绝的仙境般的桃花源。

桃花随着清澈的流水飘流到远处去,那么飘流到哪儿去呢?诗人没有说,但以后面两句的艺术构思,并和全诗相联系,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桃花源。

诗的结尾紧承上句,点明桃花源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别有天地,妙趣无穷,他就爱在这山中隐居。诗人在前面对俗人的疑问“笑而不答”’在这里才作出了巧妙的回答。

那么碧山桃花岩和李白在那儿隐居的情况又怎样呢?这也是我们读了这首诗以后乐意知道的。还是让诗人自己来回答吧。他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这首诗中,描写他三十年来的隐逸求仙的生活和回到碧山桃花岩以后的观感,恍如仙境,也是很美的诗境:“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莱虽冥绝鸾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岭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园。芳草换野仓飞萝摇春烟。”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见碧山桃花岩的风光和李白在那儿隐居的情景。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象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意境甚美,构思很巧妙,更使全诗为之增色。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