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温度效应的低温的生理效应

温度效应的低温的生理效应

发表时间:2024-07-12 05:56:13 来源:网友投稿

低温通常指10℃以下的环境温度低温环境除冬季低温外,主要见于高空、高山、潜水、南极和北极等地区以及低温工业。极低的低温会对人体产生急性效应,造成皮肤冻痛、冻僵和冻伤。有些低温环境虽不致引起冻伤,但如果暴露时间较长,也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低温环境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人体深部体温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保护性或代偿性的生理反应,如颤抖人体表面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心率和呼吸率加速以及血液成分变化等。若深部体温降至34°以下,人便会出现健忘、说话结巴和空间定向障碍;再下降至30℃时,则全身剧痛、意识模糊;当降至27℃以下时,随意运动丧失,瞳孔反射、深部腱反射和皮肤反射均消失,人濒临死亡。通常引起深部体温下降的环境温度在9.3℃以下。低温对工作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当环境温度低于18~20℃时,长时间的低温暴露会引起触觉辨别力下降;当手部皮肤温度低于15.5℃时,手的操作灵活性就会明显降低。不过低温对听觉反应时和时间知觉等的影响较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