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押韵和平仄是怎么一回事
学习格律就不能不了解汉字的四声及平仄。简单的说四声及平仄就是汉字发音的抑扬顿挫。至于是怎么出现的,就只能说是古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写作以及对汉语发音规律的总结出来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平上去入”的古音划分是到了齐、梁时期才被文人发现的。“平上去入”构成了古汉语的四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分别对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1声和2声;上、去、入合起来叫仄声,上、去声分别对应现代汉语普通话的3声和4声,入声在现代已经消失,被划分到其他的三声中。因此:古代汉语中:平声即平声,仄声:上、去、入声现代汉语中:平声:
1、 2声,仄声:
3、 4声。
1、 规则(1)每两字为一个节拍段,五字句形成2/2/1/和2/1/2/两种格式,七字句则是在五字句前加上一个节拍段,形成2/2/2/1/和2/2/1/2两种格式(2)同句内平仄交替,对句内平仄对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相邻两联中,前一联的下句和后一联的上句必须平仄相粘(niān)。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口诀是指处在奇数位置的字可违拗平仄要求,但处在偶数位置的字必须严守平仄规则。但须注意如果一联中出句违拗了平仄规则,则在对句中相应位置的用字就须予以补救,即使用相应的违拗法则。(如上句中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则在下句中第三字用平声字,而不能死守格式仍用仄声字)(5)古诗中的古入声字须灵活判断,有时可借助方言读音来推测认定,这是因为方言中还保留着很多入声声调。
2、 近体诗的平仄常见定式和变式第一式:五言平起,七言仄起如首句押韵,应作: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第二式:五言仄起,七言平起如首句押韵,应作: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