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是指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是指红楼梦中的晴雯。
详析:
从猜字谜角度看:雨后初晴,寓“晴”字;云呈彩纹叫“雯”,寓“雯”字。”“晴雯”二字便犹如清水出芙蓉般高贵不凡,高傲自尊。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一生命运多桀,自小被卖给贾府管家为丫环,无父无母不知籍贯,地位低下又性格倔强,高傲自清;疾恶如仇又极具反抗精神。纵然作者曹雪芹对她有意偏颇却也因其与大观园封建礼教的森严,人性势利丑陋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一切都注定她因诽谤落得个抱屈夭亡。
晴雯是众丫环中最相貌出众的一位,有“晴为黛影”之说。曹雪芹先生虽未正面描述,读者也能从只言片语中了解。贾府王夫人曾这么评价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的。”又有第七十四回晴雯病中见王夫人,只是“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而已。此美与生俱来,丽质天成,不经刻意雕琢,并非庸脂俗粉的美。这样的美在大观园中,成了晴雯的不利因素,加之她是管家的丫环,后来被送给老太太贾母,贾母又因她会做针线活儿送给了宝玉,成为宝玉房内四大丫环之一。身世的卑微加之被人当作礼物送来送去,内心的自卑也使她变得更加自省自重。“心比天高”的她追求平等,公正,在第三十一回宝玉受气归来,晴雯失手跌坏扇股,惹宝玉生气,训斥了一番。晴雯顺着性子回嘴,最后以宝玉顺着她撕扇,晴雯找回尊严而结束。晴雯作为宝玉精神上的朋友,在相貌、气质、及命运上合黛玉都有相似之处。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手挚一枝“芙蓉签”,晴雯却未写挚何签,而在第七十七回晴雯临终时曾对丫环说,玉帝派她接任芙蓉花神一职,可见芙蓉花代表晴黛共同命运,更是印证了“晴为黛影”之说。
晴雯既为宝玉精神上的朋友,又是房里四大丫环之一,最擅长的就要数针线活儿,也是最能体现她心灵手巧,果敢英勇的一面。第五十三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宝玉拿回一件贾母赏的产自俄罗斯的雀金裘披衣,是异常珍贵的衣服。不巧烧了个洞,偏园内园外无人敢揽这活儿。晴雯正因伤寒卧病在床,头重脚轻,却没有怠慢,咬着牙坚持着,补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会。待到补好已是鸡鸣之时,自己已是筋疲力尽。作者称晴雯是“勇晴雯”,一是勇敢,二是果敢,更是体现出晴雯抱病补裘的坚持不懈,尽心尽力为宝玉完成任务的至情至性的性格。
自古以来,没有丫环能因反抗主人而获得青睐。晴雯身上的反抗精神以及她的大胆叛逆无一例外地预示着悲惨的结局。
宝玉房中有个小丫头坠儿,偷了虾须镯,平儿查出真凶后,特意嘱咐不让晴雯知道,让她能安心养病。也说晴雯是个暴炭性子,容不得别人的污蔑,更容不得手下丫环的小偷小摸行为。而晴雯在得知此事后,找到机会便拉过坠儿使劲打骂,并把坠儿逐出大观园。这一来贾府里的仆人婆子无不对晴雯嫉恶如仇的性子所畏惧,有些人也借此机会想打压晴雯。第七十四回晴雯反“抄检大观园”一幕,正是表现晴雯性格最动人也最令人悲哀的篇章。在“抄检大观园”中,王保善家的挑拨离间,说晴雯在抄查时不予配合,而且长的灵巧,专会勾引宝玉。这对急于以抄查来整顿大观园,拜托治家不严,教子无方的王夫人来说,无疑是对她的一种挑战,同时爱子心切的王夫人也生怕晴雯教坏了宝玉,更是对晴雯进行严厉的打击。晴雯敢于以奴才身份公然反抗掌管着生杀大权的王夫人,是她性格中最突出的反对奴才出卖自己品质获得主人认可的反奴性,也是晴雯的骨气,精神所在。
待到反抗之事传入王夫人耳中,立刻引起波澜。王夫人彻查大观园,将宝玉身边的丫环个个排查,将稍有灵气的丫头赶出园子,更是将病得四五天米水未沾牙的晴雯拉下炕,赶回家。对于一个从小没有家的晴雯来说身处的环境更不利于她的康复。加之王夫人一口咬定晴雯勾引宝玉,在晴雯气病交加之时无人相助,宝玉的探望也无济于事的情况下,抱屈而去。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那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最终招致了封建卫道者的诽谤污蔑,从而断送了她的卿卿性命,留得多情公子一番牵念。应了曹雪芹的给晴雯的判词:“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
晴雯,以一个弱女子揭露封建卫道者残酷而冷漠的视生死如草芥的黑暗,同时又赞颂了其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美好性格。她的“心比天高”,终难超越“身为下贱”的地位牵制,成为大家族争斗的牺牲品,引起我们无限的同情和反思。
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