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死魂灵的内容简介

死魂灵的内容简介

发表时间:2024-07-12 09:08:37 来源:网友投稿

看到的第一眼,还以为是死神的同人小说呢~亲,这个其实可以百度一下的,很多内容。1.《死魂灵》的思想内容

《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心钻营的商人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全面地讽刺揭露了19世纪俄国城乡落后腐败的现实,大胆揭露了专制农奴制这个俄国社会的痼疾,刻画了一批腐朽、没落、庸俗的地主、官僚和新生的投机商人的丑恶形象,深刻挖掘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荒诞性。《死魂灵》是“自然派”文学的奠基作品。所谓“死魂灵”是指已死的农奴。

2.普柳什金形象分析

《死魂灵》第一部描写了五个俄国地主的丑陋形象:玛尼洛夫、科落皤契加、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支和普柳什金。其中普柳什金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守财奴形象。

(1)这是一个腐朽没落的农奴主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守财奴最特出的特征:贪婪、吝啬、保守、没落和腐败。他穿戴不男不女,破破烂烂;他剥削成性,贪得无厌;家中粮食布匹腐烂变质,不仅自己生活得象囚犯一样,还不择手段积聚财产,到处拾破烂,顺手牵羊地偷窃他人财物;他是五个地主中的首富,其庄园中死农奴之多也是首屈一指,死农奴的名单“密得象苍蝇矢”一般。当乞乞科夫来购买他的死魂灵时,他只知道感激,根本不去思考这种行为的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完全失去了人性的吝啬鬼、守财奴。(2)普柳什金不是一般的守财奴,他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毒瘤,他与他庄园后面的充满生机的大地是一个反差,而造成这种反差的深刻原因是俄国专制农奴制,官僚又是这一制度的支柱。作品如此刻划普柳什金和其他人物,就在于指明专制农奴制整个基础的腐败,整个支柱将要倒塌。

3.《死魂灵》的艺术特征

(1)幽默、尖刻、夸张融于一炉的讽刺风格,是果戈理小说的特出的艺术特征。这种包含了作者心酸的喜剧性,被称为“含泪的笑”。在课本所选文字中,尖刻辛辣多于幽默诙谐,“含泪”的成分让位于彻底否定性的讽刺。(2)表现了果戈里对现实的丑恶无情的揭发、严肃批判的现实主义手法,这就是所谓的“自然派”的特征。果戈理不矫饰现实,按“自然”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暴露了俄国现实的丑陋。(3)环境和人物性格相得益彰的典型化手段。作家写普柳什金之前,先写庄园周围的土地,然后写庄园,再写屋子里的陈设,在典型环境中突出普柳什金的典型性格。(4)运用隐喻和双关语。俄语中的“农奴”和“灵魂”是一个词,语义双关,果戈理用这个双关语一方面表现买卖死魂灵的投机勾当,另一方面隐喻真正死去灵魂的是那些占有灵魂(农奴)的地主。

4.泼留希金形象分析

《死魂灵》写于19世界中期。当时俄国正处在尼古拉沙皇专制时代,农奴制度占统治地位,新兴的资本主义开始有所发展。在残酷的阶级剥削和压迫下,加上天灾和时疫的流行,农奴大批死亡。腐朽的官僚机构在新的人口调查没有进行以前,不让把死魂灵的名字从农奴册上注销,地主仍需给已死的农奴缴纳人头税。果戈里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地主阶级的典型人物泼留希金。作者采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刻画泼留希金的形象。

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果戈里塑造的泼留希金形象,惟妙惟肖。果戈里的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从而达到讽刺和鞭挞反面人物的目的。比如泼留希金非男非女的装束,像“刷马的铁丝刷”的胡子;他走过的“道路就用不着打扫”等,都是在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现时代的风貌,间接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对泼留希金的庄园,果戈里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的方法描绘了庄园的外貌、庭院的布局和室内的陈设。“果戈里还善于把叙述、描写和议论结合起来,对农奴主进行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小说前半部分写乞乞科夫看到的泼留希金的庄园,侧重于描写。后半部分侧重于叙述,在叙述之中,既有描写,也有议论。泼留希金的形象,是果戈里笔下成功的地主阶级典型。与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公,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被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言之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公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巴尔扎克毕笔下的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典型性是“执着狂”,尤其是一个“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个性特征。而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虽然贪婪吝啬与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要寻出第二个在他的仓库里有这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在堆房燥房和栈房里也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的人来就不大容易,但是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泼留希金虽家存万贯,但对自己尚且如此吝啬。对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但是他还没有够,每天每天聚敛财富,而且经他走过的路,就用不着打扫,甚至偷别人的东西。这就是泼留希金的所作所为。

欣赏这个人物,首先抓住他的腐朽没落的本质特征和他对自己吝啬之极的个性,才能充分认识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作品不但以它深刻的思想,完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强化了俄罗斯文学的批判倾向,而且由于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无情揭露,在客观上还促进了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