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朗朗读书声的诗句
1.关于描写读书声的诗句
关于描写读书声的诗句1.形容读书声很美妙的句子有哪些
1.教室里传来了娓娓动听的朗读声。
2.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3.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4.教室里传来了娓娓动听的朗读声。
5.教室里不时传出同学们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6.李老师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7.小蒙朗读课文时的声音抑扬顿挫,十分有韵味。
8.每天早晨,校园里都能听到阵阵朗读的声音。
9.我们用娓娓动听的声音朗读课文
10.上课了,燥热的空气里,校园书声琅琅,处处弥漫着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
11.走进职教科技园,环境宜人,书声琅琅,花红树绿,心旷神怡。
12.山坡上,草堂中,窗外翠竹摆动,屋内书声琅琅。
13.学校这时早已传来了书声琅琅的读书声,把整个校园变得那么的神圣。
14.下午的时光,普通的学校依然书声琅琅。
15.一大清早,响亮的读书声在常青书苑缓缓传播开来,飞鸟似乎也很喜欢这种气氛,不时的以清脆的鸣叫来赞美他们轻灵的读书声。
2.关于读书的诗句古诗大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3.形容读书声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读书声的词语有:书声琅琅、抑扬顿挫、洪亮、朗朗上口、洋洋盈耳
1、书声琅琅
读音:shūshēnglángláng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也作“书声朗朗”。
出处:宋·李昭玘《上眉扬先生》:“每相过者,论先生德义,诵先生文章,堂上琅琅,终日不绝。”
译文:每次凡事有路过的人,谈论先生的德义,诵先生的文章,堂上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整日不停。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例句:上课了,燥热的空气里,校园书声琅琅,处处弥漫着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
2、抑扬顿挫
读音:yìyángdùncuò
解释: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
出处: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
译文:崔蔡恬淡虚静温厚聪敏,属于高雅的人。多出来的字句抑扬顿挫,怨他的徒弟。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例句: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洪亮
读音:hóngliàng
解释:(声音)宏大;响亮。
近义词:清脆、响亮
反义词:低沉
例句:李明读课文不仅吐字清晰,而且声音洪亮。
4、朗朗上口
拼音:lǎnglǎngshàngkǒu
解释: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出处:现代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同义词:琅琅上口
近义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反义词:诘屈聱牙
例句:特别是有许多儿歌和歌谣,它们具有活泼自然的语言节奏、音乐色彩,读起来朗朗上口。
5、洋洋盈耳
读音:yángyángyíngěr
解释: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洋洋:众多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近义词:悦耳至极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句:他朗诵起这首诗歌洋洋盈耳,让人陶醉。
4.描写读书声琅琅上口的古诗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泪下。
《蜀道难》作者: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送友人》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登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词目】琅琅上口
【释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近义词】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指读书声
【示例】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调,就会有节奏感、旋律美,如果再安排好韵脚,就会更加和谐悦耳、琅琅上口,而且使前后语句浑然一体,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赞总理》
5.关于读书的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5、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4、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5、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16、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9、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0、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1、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2、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3、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____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5、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6、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27、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8、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9、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0、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6.形容读书多的诗句
一、关于读书的古诗: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4.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二、关于读书的名句: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8.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