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最美的语言吗
看朋友在《空洞却又沉重的汉语》后的“汉语本身有举世无匹的优美,错在文化的枷锁太沉重”的留言,让我再次想起了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其实很早就在我的头脑里了,只是一直不知从何说起。从情感上来讲,我当然也真诚地希望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甚至愿意为汉语成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比如,我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可是理智又告诉我,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美丽,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老师也说过“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所以要比较出谁是最美的语言,仅仅从情感上分别肯定是不会有结果的;而要在理智上想进行有效的令人信服的评判,则又需要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标准,没有这样一个标准,我们就很难对任何一种语言作出具有比较性的结论,像“最美”“举世无匹”之类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带有深厚的感情色彩的偏执与虚妄,只能说说而已,是当不得真的。我不懂外语无法区分在语言的物理属性,比如音色、音质之类上汉语与其它语言孰优孰劣,但我知道,就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本质属性来看,这不应该是主要的,因为要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进行评判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最清脆婉啭的黄鹂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所以理智上要对各种语言进行优劣的评价,就得明确一个标准,那就是看一种语言的优劣只能从它所承载的思想去进行比较与判断,其它的因素则不能不说是次要的。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诗论》中说过:“思想和语言原来是平行一致的,所以在文化进展中,思想愈发达,语言也愈丰富,未开化的民族以及未受教育的民众不但思想粗疏幼稚,语言也极简单。”这句话从语言与思想的角度为我们比较语言的优劣明确了路径。以此作为标准,我们就不能不说,汉语绝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这样说,不仅是因为我们可以从显性的属于科技的语言中得出结论。那些最先进的科技文献是用英语表达的,我们现在正在全民学习英语,英语不仅是我们的必修课,而且还是我们高考的必考课,这些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这样说还因为那看不出的说不明的人类思想史中,以英语为主的西方语言其所表达的思想之丰富,是我们汉语所无法比拟的。最近刚看完刘小枫先生的《逍遥与拯救》,在刘小枫先生的视野里,西方的思想有着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历史,有着各种思想的斗争与相互充实,而我们的汉语则是在春秋战国之后的每况愈下。西方的思想史是向上发展的,我们的思想史是向下萎缩的。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当然也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没有脱离思想的语言,自然也没有脱离文化的语言。语言的美与不美,虽不能说与文化无关,却又是不能跳出文化看语言的,二者是一体的,语言的空洞与沉重,也就是文化的空洞与沉重,反之亦然!汉语之所以不是最美的语言,尤其是越来越不美,是因为我们的语言越来越在扼杀语言的本性。语言产生于交流的渴望,它要以真实为前提;语言的交流才能使思想更丰富,它就要以平等为前提;语言的美需要追求高贵的品质才能实现,它就需要以使用这一语言的族群有着对真善美一类具有普世价值的美好德性的追求。而这一切正是我们的历史与现实中最缺乏的。所谓“最好”“举世无匹”是有了比较才能得出的答案,这是需要把我们的汉语置身于世界的语言之中的。当我们曾以四方为蛮夷的时候,汉语最美也许是不用证明与努力的;而从近世以来,当我们有了地球的视野之后,汉语最美看来还需要我们用行动作出努力并最终证明的。不过看看这现实,你不得不承认,路漫漫其修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